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举行《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制度:大变局下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报告发布会。报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及知识产权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全球地缘政治新格局和新科技革命对既有知识产权合作模式和制度安排的深刻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议。
报告指出,近4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等各项指标都跃居世界首位。2019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到5.9万件,首次跃居世界首位。2020年,中国的PCT专利申请量上涨至6.9万件,同比增长16.1%,是产权组织PCT体系的最大贡献者。同时,中国知识产权还加快走出国门。报告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益完善、总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全社会知识产权和创新意识普及等因素推动了知识产权的爆发式发展。
知识产权领域的蓬勃发展为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使更多的外资放心在中国投资兴业。通过加入国际知识产权体系和扩大国际合作,中国引进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2019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1.6%,预计到2025年该比重将达到13%。中国从开放、合作的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中受益,同时也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和全球知识产权合作网络的重要节点,世界各国的企业也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知识红利。
报告认为,未来知识产权发展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局和知识产权版图重塑。这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国际知识产权合作模式。二是新技术新业态的兴起。随着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知识产权的客体、主体、权利属性、权利责任等都面临调整。
报告呼吁,在新的世界变局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成效,加强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形成和完善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形态的知识产权制度。
报告建议,要把知识产权发展放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体系。鼓励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形成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