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高清数码相机和与高清数码相机配套的照明灯作为岩土工程目标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岩土工程目标表面进行监测;在实验室内监测岩土工程目标表面时,不设置人工标志点;在较大工程结构监测岩土工程目标表面时,对该岩土工程目标表面设置“十字形”人工标志点;(b)在距岩土工程目标约2~4m处架设高清数码相机和照明灯,高清数码相机与监测现场一台计算机连接,高清数码相机和照明灯均对准岩土工程目标,调节高清数码相机相关参数以使图像清晰,连续拍摄两幅图像,并将图像通过数据电缆存储到连接计算机的预设文件夹中;(c)在连接的计算机上启动自制的数字照相量测软件程序PhotoMonitor,设定本次监控目标的预警值,所述的预警值包括位移预警值和位移速率预警值,添加上述两幅图像到软件程序中的一组图像集合名称—“分析图像序列”中,同时在第一幅图像上人工设置监测点;(d)利用高清数码相机带有的图像采集设置软件设定图像采集频率,开始进行岩土工程目标的图像实时采集工作;(e)新采集的图像通过数据电缆传输到计算机预设的文件夹后,PhotoMonitor软件自动感知该预设文件夹的新增图像并自动添加到“分析图像序列”中;(f)应用数字散斑相关分析原理,PhotoMonitor开始自动对每幅新增图像进行监测点的位移和位移速率分析,所述的监测点已在第一幅图像上人工设置,同时根据已设定的预警值进行监测点安全状态的评判;(g)分析完毕后,PhotoMonitor自动将监测点的位移、位移速率以曲线的形式和安全评判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实时显示在本地计算机的屏幕上或通过无线网络显示在远程计算机屏幕上,当监测点的位移或位移速率超过了设定预警值时,PhotoMonitor将以短信的形式告知有关人员以引起重视,实现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与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b)中,高清数码相机需要调节的参数包括通信参数和镜头参数,通信参数调节内容主要包括摄像机所在串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和停止位四个参数,其中,串口号要确保与摄像机实际所在位置一致;镜头参数调节内容主要包括变倍、聚焦和光圈三个参数,一般先根据周围环境光线的明暗调节光圈,光线暗则要进光量大,即光圈调大,反之则调小,然后,调节变倍,相当于将拍摄目标拉近或推远,调好变倍后,再调节聚焦,使目标肉眼看起来清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c)中,启动PhotoMonitor后,首先需要在该系统中新建一个“项目文件”来存储本次的实时监测数据;然后在生成该“项目文件”的软件界面中输入本次变形监测的预警值,添加前两幅图像到“分析图像序列”中;最后利用PhotoMonitor中的“测点布置”功能在显示的第一幅图像上用鼠标选定图像中的几个像素点来作为本次变形的监测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e)中PhotoMonitor软件自动感知文件夹的新增图像的原理主要是PhotoMonitor会每隔10秒扫描一次该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并记录下该文件夹下每个图像文件的文件名,当发现有图像的文件名在上一次记录中不存在时,就表示该图像为新增图像,系统就可根据设定的命名规则对这些图像进行重命名,本发明设定的图像命名规则为:第一幅图像命名为“Sand-000-1000000”,第二幅图像就为“Sand-000-1000001”,第三幅为“Sand-000-1000002”,依此类推,并将命名后的新增图像添加到软件界面中的“分析图像序列”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f)中各个监测点的位移和位移速率分析过程如下所示:
1)以第一幅图像即图像A的一个监测点为中心点来构建一个边长为21个像素的正方形像素块B1,该监测点设为Pa点;
2)像素块的坐标均采用局部坐标系,用来确定像素块上各个像素点的位置,即只要两个像素块大小相同,其坐标原点及范围相同,计算结束后可转换为全局坐标;
3)在新增的一幅图像即图像B上的搜索范围内选择任意一点Pbi,以其为中心点来构建一个边长为21个像素的正方形像素块B2i,所述的搜索范围为新增图像上以Pa点位置处的像素点为中心,半边长为300像素的一个正方形区域;
4)按公式(1)计算出B1和B2i的相关系数;
(1)
式中: R12—两个大小相同的像素块的一个颜色分量的灰度相关系数,对RGB三个颜色分量分别计算得到相应的相关系数值,然后取平均值作为两个像素块的相关系数值;
v(x,y)—图像A上坐标为(x,y)处的像素颜色分量RGB的灰度值,范围为0~255;
u(x,y)—图像B上坐标为(x,y)处的像素颜色分量RGB的灰度值,范围为0~255;
k—像素块的边长除以2后取整数。
5)对图像B上划定的搜索范围内所有像素点均按2)~4)步骤计算出相关系数,然后从中找出最大相关系数对应的像素点作为第一幅图像上Pa点在新增图像上的对应点Pb;
6)分别记录Pa点的坐标和Pb点的坐标,按式(2)计算得到Pa点的位移值,其它监测点的位移分析与之相同;
(2)
式中:Δx—Pa点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
xa—第一幅图像上Pa点的横坐标;
xb—新增图像上Pb点的横坐标;
Δy—Pa点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移;
ya—第一幅图像上Pa点的竖坐标;
yb—新增图像上Pb点的竖坐标;
Δs—Pa点的总位移。
7)由于连续采集的两幅图像的间隔时间非常短,因此Pa点的实时位移速率可按式(3)来计算,其它监测点的位移速率分析与之相同;
(3)
式中:Vx—新增图像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速率;
Δx2—新增图像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
Δx1—新增图像的上一幅图像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
t—两幅图像的采集间隔时间;
Vy—新增图像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移速率;
Δy2—新增图像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移;
Δy1—新增图像的上一幅图像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移;
Vs—Pa点的总位移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