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轧机半实物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以太网连接的总控计算机(1)、轧机主操台(2)、AGC控制系统(3)、现场信号模拟系统(4)及仿真计算机(5);所述的现场信号模拟系统(4)包括以下信号发生器:±10V发生器、CAN总线信号发生器、SSI接口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4-20mA信号发生器及±10mA信号发生器。
2.一种轧机半实物仿真方法,采用轧机半实物仿真系统,其结构为:包括通过以太网连接的总控计算机(1)、轧机主操台(2)、AGC控制系统(3)、现场信号模拟系统(4)及仿真计算机(5),所述的现场信号模拟系统(4)包括以下信号发生器:±10V发生器、CAN总线信号发生器、SSI接口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4-20mA信号发生器及±10mA信号发生器;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首先在仿真计算机(5)上输入轧机系统参数和传动系统参数,根据输入的参数建立轧机系统模型;
步骤2:对现场信号模拟系统(4)进行配置,首先依次读取每个信号发生器的设定参数,然后对每个信号发生器参数进行配置,对±10V发生器配置参数IP地址、数据地址、数据类型、线性变换比例系数、线性变换偏移量;对SSI接口发生器配置参数IP地址、数据地址、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格式;对CAN总线信号发生器配置参数IP地址、数据地址、数据类型、报文ID、报文速率;对脉冲信号发生器配置参数IP地址、数据地址、数据类型、码盘分辨率、测速辊直径;对4-20mA信号发生器配置参数IP地址、数据地址、数据类型、线性变换比例系数、线性变换偏移量;对±10mA信号发生器配置参数IP地址、数据地址、数据类型、线性变换比例系数、线性变换偏移量;
步骤3:AGC控制系统(3)控制现场信号模拟系统(4)及仿真计算机(5)进行仿真,仿真计算机(5)根据步骤1得到的模型计算仿真厚度值,通过改变AGC控制系统(3)参数,使得仿真厚度值与设定厚度的误差最小,从而得到AGC控制系统(3)的最佳工作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根据输入的参数建立轧机系统模型,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建立闭辊缝状态液压系统模型:a.电液伺服阀力矩马达表示方程:式中:τv—伺服阀时间常数,单位s;
Kv—伺服阀电流增益,单位m/mA;
i—伺服阀工作电流,单位mA;
xv—伺服阀阀芯位移,单位m;
b.伺服阀的流量方程:
3
式中:Q1—油缸无杆腔流量,单位m/s;
Ps—系统油源压力,单位Pa;
Pb—背压折算至无杆腔的等效压力,单位Pa;
P1—油缸无杆腔压力,单位Pa;
Cd—常数;
ω—伺服阀窗口面积梯度,单位m;
xv—伺服阀阀芯位移,单位m;
3
ρ—液体密度,单位kg/m;
c.主油缸的流量方程:
式中:Q1—油缸无杆腔流量,单位m3/s;
A1—主油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单位m2;
xp—油缸活塞位移变化量,单位m;
Cip—油缸的内泄漏系数,单位(m3/s)/Pa;
Cep—油缸的外泄漏系数,单位(m3/s)/Pa;
P1—油缸无杆腔压力,单位Pa;
Pb—背压折算至无杆腔的等效压力,单位Pa;
V1=A1(xL+xp),xL—油缸活塞行程;
βe—油液的弹性模量,单位Pa;
d.闭辊缝时主油缸负载力平衡方程:主油缸负载力平衡方程为:式中:m—轧机运动部分的等效质量,单位kg;
xp—油缸活塞位移变化量,单位m;
P1—油缸无杆腔压力,单位Pa;
2
A1—主油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单位m;
Bp—活塞及负载等运动部件的粘性阻尼系数,单位N·s/m;
Ks—轧机的等效负载刚度,单位N/m;
F0—油缸初始负载力,单位N;
F—主油缸负载力,单位N;
2)建立开辊缝状态液压系统模型:开辊缝时液压缸负载力平衡方程为:式中:m—轧机运动部分的等效质量,单位kg;
xp—油缸活塞位移变化量,单位m;
P1—油缸无杆腔压力,单位Pa;
2
A1—主油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单位m;
F0—油缸初始负载力,单位N;
Bp—活塞及负载等运动部件的粘性阻尼系数,单位N·s/m;
3)建立卸荷状态液压系统模型:a.伺服阀和卸荷阀流量方程:3
式中:Q1—油缸无杆腔流量,单位m/s;
Pb—背压折算至无杆腔的等效压力,单位Pa;
P1—油缸无杆腔压力,单位Pa;
wu—卸荷阀流量系数,单位m;
xm—伺服阀阀芯最大位移,单位m;
b.卸荷状态液压缸流量方程:式中:
Q1—油缸无杆腔流量,单位m3/s;
A1—主油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单位m2;
xp—油缸活塞位移变化量,单位m;
Cip—油缸的内泄漏系数,单位(m3/s)/Pa;
Cep—油缸的外泄漏系数,单位(m3/s)/Pa;
P1—油缸无杆腔压力,单位Pa;
Pb—背压折算至无杆腔的等效压力,单位Pa;
V1=A1(xL+xp),xL—油缸活塞行程;
βe—油液的弹性模量,单位Pa;
c.卸荷状态液压缸负载力平衡方程:式中:m—轧机运动部分的等效质量,单位kg;
xp—油缸活塞位移变化量,单位m;
P1—油缸无杆腔压力,单位Pa;
A1—主油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单位m2;
Bp—活塞及负载等运动部件的粘性阻尼系数,单位N·s/m;
F0—油缸初始负载力,单位N;
4)建立轧制力模型:
平均单位压力公式为:
其中:
x的求解公式为:
式中:
μ—摩擦系数;
—板材厚度平均值;
K—平面变形抗力;
—平均张力;
l′—轧辊弹性变形后的变形区长度;
l—轧辊弹性变形前的变形区长度;
求出x及平均单位压力,然后再乘以接触面积得到总的轧制压力;
5)建立厚度模型:
出口厚度为:
式中:
h—轧件出口厚度,单位m;
S0—空载辊缝值,单位m;
Sm—位移传感器测量的辊缝值,单位m;
Sn—压靠力作用下辊缝变化量;
P—轧制压力,单位KN;
Ks—轧机的等效负载刚度,单位N/m;
P0—轧机预压靠压力,单位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