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LDMOS-SCR类叉指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P型衬底(101)、N型埋层(102)、第一N阱(103)、第一P阱(104)和第二N阱(105),第一场氧隔离区(106)、第一N+注入区(107)、第二场氧隔离区(108)、第一P+注入区(109)、第三场氧隔离区(110)、第一多晶硅栅(111)、第二N+注入区(112)、第二P+注入区(113)、第三N+注入区(114)、第二多晶硅栅(115)、第四场氧隔离区(116)、第三P+注入区(117)、第五场氧隔离区(118)、第四N+注入区(119)和第六场氧隔离区(120)构成;
在所述P型衬底(101)上设有所述N型埋层(102);所述N型埋层(102)可增强器件内部电场的均匀分布,以提高器件的ESD鲁棒性;
在所述N型埋层(102)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一N阱(103)、所述第一P阱(104)和所述第二N阱(105);
所述N型埋层(102)必须完全覆盖所述第一P阱(104),所述第一N阱(103)的右侧与所述第一P阱(104)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P阱(104)的右侧与所述第二N阱(105)的左侧相连;
在所述第一N阱(103)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场氧隔离区(106)、所述第一N+注入区(107)、所述第二场氧隔离区(108)、所述第一P+注入区(109);
所述第一场氧隔离区(106)的左侧与所述第一N阱(103)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一场氧隔离区(106)的右侧与所述第一N+注入区(107)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N+注入区(107)的右侧与所述第二场氧隔离区(108)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场氧隔离区(108)的右侧与所述第一P+注入区(109)的左侧相连;
在所述第一P阱(104)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多晶硅栅(111)、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和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所述第三场氧隔离区(110)横跨在所述第一N阱(103)和所述第一P阱(104)的表面部分区域上,所述第一P+注入区(109)的右侧与所述第三场氧隔离区(110)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场氧隔离区(110)的左侧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N阱(103)的表面部分区域上,所述第三场氧隔离区(110)的右侧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多晶硅栅(111)的表面部分区域上;
所述第一多晶硅栅(111)的左侧与所述第一P阱(104)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一多晶硅栅(111)的右侧与所述第二N+注入(112)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的右侧与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的右侧与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的右侧与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的右侧与所述第一P阱(104)的右侧边缘相连;
在所述第二N阱(105)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三P+注入区(117)、所述第五场氧隔离区(118)、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和所述第六场氧隔离区(120);
所述第四场氧隔离区(116)横跨在所述第一P阱(104)和所述第二N阱(105)的表面部分区域上,所述第四场氧隔离区(116)的左侧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多晶硅(115)的表面部分区域上,所述第四场氧隔离区(116)的右侧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N阱(105)的表面部分区域上;
所述第四场氧隔离区(116)的右侧与所述第三P+注入区(117)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P+注入区(117)的右侧与所述第五场氧隔离区(118)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场氧隔离区(118)的右侧与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的右侧与所述第六场氧隔离区(120)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六场氧隔离区(120)的右侧与所述第二N阱(105)的右侧边缘相连;
所述第一N+注入区(107)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一金属层(201)相连,所述第一P+注入区(109)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二金属层(202)相连,所述第一多晶硅栅(111)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三金属层(203)相连,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四金属层(204)相连,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五金属层(205)相连,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六金属层(206)相连,所述第三P+注入区(117)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七金属层(207)相连,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通过接触孔与金属层1的第八金属层(208)相连,金属层1的所述第一金属层(201)、所述第二金属层(202)、所述第三金属层(203)、所述第四金属层(204)、所述第五金属层(205)、所述第六金属层(206)、所述第七金属层(207)、所述第八金属层(208)分别覆盖在所述第一N+注入区(107)、所述第一P+注入区(109)、所述第一多晶硅栅(111)、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所述第三P+注入区(117)、和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的表面区域上;
在金属层2的第九金属层(209)上设有金属通孔(210),金属层1的所述第一金属层(201)、所述第二金属层(202)、所述第七金属层(207)和所述八金属层(208)均通过所述金属通孔(210)与金属层2的所述第九金属层(209)相连,所述金属通孔(210)与第一焊盘相连,用作器件的阳极;在金属层2的第十金属层(211)上设有金属通孔(212),金属层1的所述第三金属层(203)、所述第四金属层(204)和所述第五金属层(205)、所述第六金属层(206)均通过所述金属通孔(212)与金属层2的所述第十金属层(211)相连,所述金属通孔(212)与第二焊盘相连,用作器件的阴极;
当高压ESD脉冲的正极与器件的所述阳极相连,高压ESD脉冲的负极与器件的所述阴极相连时,一方面由所述第一N+注入区(107)、所述第一P+注入区(109)、所述第三场氧隔离区(110)、所述第一多晶硅栅(111)、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所述第一N阱(103)和所述第一P阱(104)构成第一LDMOS-SCR结构的ESD电流路径;另一方面由所述第三P+注入区(117)、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所述第四场氧隔离区(116)、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所述第一P阱(104)和所述第二N阱(105)构成第二LDMOS-SCR结构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且由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和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构成一寄生NPN管,由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所述第四场氧隔离区(116)、所述第一P阱(104)、所述第二N阱(105)和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构成一浮空LDMOS结构,所述NPN管可控制所述浮空LDMOS结构的电子发射率,提高维持电压,由所述第一LDMOS-SCR结构和所述第二LDMOS-SCR结构构成两条并联的ESD电流路径,可提高器件的ESD鲁棒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MOS-SCR类叉指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二P+注入区(112)和所述第一P阱(104)构成一寄生的电阻R2,由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所述第一P阱(104)和所述第一N阱(103)构成一寄生的晶体管T2,由所述第一P+注入区(109)、所述第一N阱(103)和所述第一P阱(104)构成一寄生的晶体管T1,由所述第一N+注入区(107)和所述第一N阱(103)构成一寄生的电阻R1,由所述第一P阱(104)、所述第二N阱(105)和所述第三P+注入区(117)构成一寄生的晶体管T4,由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和所述第二N阱(105)构成一寄生的电阻R3,由所述第二N+注入区(112)、所述第二P+注入区(113)和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构成一寄生的晶体管T3,由所述第三N+注入区(114)、所述第二多晶硅栅(115)、所述第四场氧隔离区(116)、所述第一P阱(104)、所述第二N阱(105)和所述第四N+注入区(119)构成所述浮空LDMOS结构,所述电阻R1的第一引脚、所述电阻R3的第一引脚、所述晶体管T1的发射极和所述晶体管T4的发射极均与器件的所述阳极相连,所述电阻R1的第二引脚、所述电阻R3的第二引脚、所述晶体管T1的基极、所述晶体管T4的基极和所述晶体管T2的集电极均与所述浮空LDMOS结构的漏极相连,所述晶体管T1的集电极、所述晶体管T2的基极、所述晶体管T4的集电极和所述晶体管T3的基极、所述晶体管T3的发射极和所述浮空LDMOS结构的衬底均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晶体管T3的集电极与所述浮空LDMOS结构的源极相连,所述寄生电阻R2的第二引脚、所述晶体管T2的发射极和所述浮空LDMOS结构的栅极均与器件的所述阴极相连,在正向ESD脉冲作用下,所述电阻R2、所述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T1、所述电阻R1形成所述第一LDMOS-SCR结构,所述电阻R2、所述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T3、所述浮空LDMOS结构与所述晶体管T4、所述电阻R3形成所述第二LDMOS-SCR结构,所述第一LDMOS-SCR结构和所述第二LDMOS-SCR结构均共用所述晶体管T2的发射极,可降低所述第一LDMOS-SCR结构和所述第二LDMOS-SCR结构的电子发射率,提高维持电压和ESD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