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考虑交通方式转移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公交专用道的设计方案量化公交车和小汽车的道路资源;
B)对公交车和小汽车在设置公交专用道后的运行速度进行初步测算;
C)根据出行方式转移曲线确定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量;
D)交通运行状态再次测算;
E)交通运行状态对比及效益计算;
所述步骤A)根据公交专用道的设计方案量化公交车和小汽车的道路资源,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路段上的交通流量特性;
b)确定路段上的客运量比重;
c)确定道路资源比重;
所述步骤B)对公交车和小汽车在设置公交专用道后的运行速度进行初步测算,包括如下步骤:a)测算公交车和小汽车的路段车速;
b)测算公交车和小汽车的行程车速;
所述步骤C)根据出行方式转移曲线确定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量,包括如下步骤:a)公交出行时间预测;
b)小汽车出行时间预测;
c)出行方式转移量测算;
所述步骤D)交通运行状态再次测算,包括如下步骤:a)再次测算公交车和小汽车的路段车速;
b)再次测算公交车和小汽车的行程车速;
所述步骤E)交通运行状态对比及效益计算,包括如下步骤:a)测算设置公交专用道前的出行总时耗;
b)测算设置公交专用道并发生交通方式转移后的出行总时耗;
c)测算人均出行时耗减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交通方式转移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步骤a)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总流量q,公交车的流量qb,小汽车的流量qc;
步骤b)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公交车的车均载客人数ab、小汽车的车均载客人数ac、公交车的客运量比重kb、小汽车的客运量比重kc;步骤c)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n条机动车道,m条公交专用道;
所述步骤B)中:
步骤a)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c,公交车的路段车速Vbr, 小汽车的路段车速Vcr;
步骤b)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交叉口间距L,公交车的行程车速Vbt,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tbd,小汽车的行程车速Vct,小汽车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tcd;
所述步骤C)中:
步骤a)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到站时间ts,等待时间tw,乘车时间tt,从站点到达目的地时间ta;
步骤b)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路段行驶时间ti,进出停车场的时间tp和寻找停车位时间td;
步骤c)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出行时间差异率x、出行方式转移比例y、出行方式转移后小汽车的出行量qc1;
所述步骤D)中:
步骤a)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c,公交车的路段车速Vbr, 小汽车的路段车速Vcr;
步骤b)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交叉口间距L,公交车的行程车速Vbt,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tbd,小汽车的行程车速Vct,小汽车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tcd;
所述步骤E)中:
步骤a)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设置公交专用道之前的出行总时耗PI0,公交出行的人数Pb0,小汽车出行的人数Pc0,公交人均总出行时间Tb0,小汽车人均总出行时间Tc0;步骤b)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设置公交专用道并发生交通方式转移后的出行总时耗PI1,公交出行的人数Pb1,小汽车出行的人数Pc1,公交人均总出行时间Tb1,小汽车人均总出行时间Tc1;
步骤c)中需要获得的数据包括: 设置公交专用道之前的所有出行者的人均出行时耗S0,设置公交专用道并发生交通方式转移后的所有出行者的人均出行时耗S1,以及所有出行者的人均出行时耗减少率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交通方式转移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步骤a)中以BPR函数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公交停靠站影响、交叉口信号干扰以及车辆性能等因素,在直线式公交站点路段和港湾式公交站点路段两种形式下分别建立了公交车和小汽车在城市道路上的流量-速度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交通方式转移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步骤c)中进行出行方式转移量测算时:由出行方式转移比例与出行时间差异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小汽车向公交车出行方式的转变比例,进而得到出行方式转移后小汽车的出行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交通方式转移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的步骤c)通过计算设置公交专用道前后的人均出行时耗,进而得到所有出行者的人均出行时耗减少率,并以人均出行时耗减少率作为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效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