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圆齿轮-斜齿轮钵苗Z字形宽窄行移栽机构,包括传动箱、传动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中间传动轴、中间传动轴齿轮、中心轴、中心轴齿轮、复合轮系、右移栽臂和左移栽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轴、中间传动轴和中心轴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传动箱上;所述的主动锥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从动锥齿轮和中间传动轴齿轮均固定在中间传动轴上;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中心轴齿轮固定在中心轴上,并与中间传动轴齿轮啮合;两个复合轮系设置在中心轴的两端;
所述的复合轮系包括差速主动齿轮、差速从动齿轮、齿轮箱、中心非圆齿轮、上第一中间非圆齿轮、上第二中间非圆齿轮、上第三中间非圆齿轮、上中间斜齿轮、上行星斜齿轮、下第一中间非圆齿轮、下第二中间非圆齿轮、下第三中间非圆齿轮、下中间斜齿轮和下行星斜齿轮,以及通过轴承支承在齿轮箱内的上第一中间轴、上第二中间轴、上行星轴、下第一中间轴、下第二中间轴和下行星轴;所述的差速主动齿轮固定在中间传动轴上;差速从动齿轮固定在中心轴上,并与差速主动齿轮啮合;齿轮箱与中心轴伸出传动箱外的端部通过销钉固定;所述的中心非圆齿轮通过牙嵌与差速从动齿轮固定;上第一中间非圆齿轮和上第二中间非圆齿轮均固定在上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的上第一中间非圆齿轮与中心非圆齿轮啮合;上第三中间非圆齿轮和上中间斜齿轮均固定在上第二中间轴上,上第三中间非圆齿轮与上第二中间非圆齿轮啮合;上行星斜齿轮固定在上行星轴上,并与上中间斜齿轮啮合;下第一中间非圆齿轮和下第二中间非圆齿轮均固定在下第一中间轴上,下第一中间非圆齿轮与中心非圆齿轮啮合;下第三中间非圆齿轮和下中间斜齿轮均固定在下第二中间轴上,下第三中间非圆齿轮与下第二中间非圆齿轮啮合;下行星斜齿轮固定在下行星轴上,并与下中间斜齿轮啮合;
所述的上行星轴右端伸出齿轮箱外,并与右移栽臂的移栽臂壳体固定;下行星轴的左端伸出齿轮箱外,并与左移栽臂的移栽臂壳体固定;右移栽臂和左移栽臂的凸轮均与齿轮箱固定;右移栽臂和左移栽臂的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的上第一中间非圆齿轮与下第一中间非圆齿轮的几何参数完全相同,上第二中间非圆齿轮与下第二中间非圆齿轮的几何参数完全相同,上第三中间非圆齿轮与下第三中间非圆齿轮的几何参数完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圆齿轮-斜齿轮钵苗Z字形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行星轴与中心轴、下行星轴与中心轴之间的轴交角均为α;上中间斜齿轮、上行星斜齿轮、下中间斜齿轮及下行星斜齿轮的螺旋角均为β;α=2β;β根据Z字形宽窄行移栽的行距要求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圆齿轮-斜齿轮钵苗Z字形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中间斜齿轮与下中间斜齿轮除旋向相反外,其它几何参数均相同;上行星斜齿轮与下行星斜齿轮除旋向相反外,其它几何参数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圆齿轮-斜齿轮钵苗Z字形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非圆齿轮、上第二中间非圆齿轮及下第二中间非圆齿轮的节曲线均由三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而成,并由12个型值点径向值控制节曲线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圆齿轮-斜齿轮钵苗Z字形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中间斜齿轮、上行星斜齿轮均是模数为3、齿数为17的左旋斜齿轮;所述的下中间斜齿轮和下行星斜齿轮均是模数为3、齿数为17的右旋斜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圆齿轮-斜齿轮钵苗Z字形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传动轴齿轮和中心轴齿轮均为圆齿轮,且传动比为1,或为相互啮合的非圆齿轮;
差速主动齿轮和差速从动齿轮均为圆齿轮,且传动比为1:2,或为相互啮合的非圆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圆齿轮-斜齿轮钵苗Z字形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移栽臂或左移栽臂的取秧夹片尖点所形成的移栽轨迹的取秧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