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来源于嗜热踝节菌(Talaromyces thermophilus)的脂肪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206位、207位和259位氨基酸中的一位或多位进行突变后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206位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和/或第207位脯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和/或第259位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206位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207位脯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同时第259位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SEQ ID No.5、SEQ ID No.7或SEQ ID No.9之一所示。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No.4、SEQ IDNo.6、SEQ IDNo.8或SEQ IDNo.10之一所示。
7.一种含权利要求5所述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的重组基因工程菌。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在水解外消旋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合成(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中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为:将含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的重组基因工程菌进行发酵培养,取发酵培养液离心后的上清提取纯酶,以所述的纯酶为催化剂,以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为底物,添加醋酸锌,以纯水为反应介质构成反应体系,于35℃、200rpm反应,反应过程维持pH为7.0,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分离纯化,获得(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所述反应体系中,底物终浓度为3M,醋酸锌终浓度50mM,纯酶添加量为300U/mL。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含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的重组基因工程菌接种至YPD培养基中,30℃培养16-
22h,获得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以体积浓度1%接种量转接至BMGY培养基中,30℃培养16-
22h后,5000rpm离心去上清,取沉淀用BMMY培养基重悬后,每隔12h添加体积浓度1%甲醇,
30℃诱导培养5天后,将培养液8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在冰浴条件下利用硫酸铵盐析法沉淀目的蛋白,沉淀过夜后,8000rpm离心10min,将沉淀用50mM、pH 8.0的Tris-HCl缓冲液重悬后,透析于50mM、pH 8.0的Tris-HCl缓冲液过夜;取截留液上样于50mM、pH 8.0的Tris-HCl缓冲液平衡的DEAE-Sepharose FF柱,用含0-0.5M NaCl的50mM、pH 8.0的Tris-HCl缓冲液线性洗脱,收集0.2~0.3M NaCl浓度下洗脱的目的蛋白,透析于50mM、pH 8.0的Tris-HCl缓冲液过夜,取截留液即为纯酶;所述YPD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20g/L,酵母粉10g/L,葡萄糖20g/L,溶剂为去离子水,pH 7.0;所述BMGY培养基组成:酵母粉10g/L,蛋白胨20g/L,YNB
13.4g/L,甘油10g/L,0.1mol/L、pH 6.0磷酸缓冲液,115℃灭菌后加入4×10-5%生物素;所述BMMY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粉10g/L,蛋白胨20g/L,YNB 13.4g/L,0.1mol/L、pH 6.0磷酸缓冲液,115℃灭菌后加入4×10-5%生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