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城市楼宇顶部设置可喷水或喷雾的第一喷洒系统,所述第一喷洒系统与水管或储水装置连通,从楼宇顶部向下喷洒水雾,构成城市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第一喷洒系统内设置有保温层或者加热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雨水收集系统,其设于楼宇顶部,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一储水池以及第二储水池,所述第一储水池设在所述第一过滤层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层由上至下顺次为植被层、砂土层以及纤维层;所述第一储水池侧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第二储水池设于楼宇内,所述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通过第一管路液体连通,所述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通过第二管路与楼宇中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喷洒系统通过第三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水池及第二储水池连通;所述第一喷洒系统包括中空的杆体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杆体端部的第一喷头,所述杆体将所述喷头沿所述楼宇顶部边缘固定排列,所述杆体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杆体的长度及倾斜角度可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雨水收集系统,其包括导流槽、过滤机构以及地下储水池,所述导流槽沿道路边缘设置,所述地下储水池设于道路两侧绿化带下方;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地下储水池连通,所述过滤机构设于所述导流槽与地下储水池之间,对进入地下储水池的水进行过滤;
第二喷洒系统,其包括带有开孔的中空的护栏、护栏开孔处设置的第二喷头、以及穿设在护栏内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与所述地下储水池连通,所述护栏为设置在道路中间的护栏;所述第二喷头角度出水角度可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泵,其驱动第一喷洒系统及第二喷洒系统,使第一、第二储水池及地下储水池的水分别通过第一喷头或第二喷头喷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环境自动监控机构,其包括控制器以及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空气湿度探测器、温度感应器以及雾霾指数探测器,所述检测系统和控制器连接,第一喷洒系统和第二喷洒系统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并由其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植被层的种植土层厚度为10-15厘米;所述砂土层厚度为5-8厘米;所述纤维层厚度为8-12厘米,所述纤维层由上至下顺次为无纺布、玻璃纤维、多孔陶粒、活性炭以及吸水性树脂颗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水装置,其包括栅板、中空的导管以及吸水纤维,所述导管竖直设置在栅板同一侧,所述导管的长度以大于或等于第一过滤层的厚度为准,所述吸水纤维填充扎起所述导管内,并分别从导管的两端延伸出至少3厘米;
所述栅板设置在种植层下方,所述导管穿入所述第一过滤层,且使所述导管的端部设置在第一过滤层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并使所述导管端部延伸出的吸水纤维与所述吸水性树脂颗粒接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上方设置有格栅,所述导水槽还和城市雨水排放系统连通;所述导水槽连接入所述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处设置有第一阀门,与所述地下储水池入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地下储水池内设置有液位计;
当地下储水池中液位达到液位计预设值后,所述第二阀门自动关闭,第一阀门开启,导水槽中的水进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当地下储水池中液位未达到液位计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发明关闭,第二阀门开启,导水槽中的水进入地下储水池。
9.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自动清洁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导水装置插入第一过滤层中,向上提拉1-2厘米,使吸水纤维进入吸水性树脂颗粒中;在导水装置的栅板上方铺设种植土,种植植物形成植被层;
步骤二、将空气湿度探测器、温度感应器及雾霾指数探测器设定阈值,当超出所设阈值时,控制器启动所述第一喷洒系统或者第二喷洒系统,并将所述第一喷头及第二喷头喷洒角度调整为斜向上45-60°,形成从楼宇顶部至下方空间或者中道路中间栏杆想两侧路面的喷雾,以对空气进行加湿、降温或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