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巷道锚网索系统支护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施工完成的一段有代表性的巷道中,设多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首先采用现有监测方法对监测点的锚杆锚索的初始工作阻力进行监测,记录每根锚杆锚索的实际最大工作阻力Fj;式中j为锚杆锚索的顺序编号;
第二步:再用现有观测方法对监测点所处断面的收敛率进行观测,观测到巷道变形量稳定为止,将巷道断面收敛率小于10%的监测点作为有效监测点;
第三步:采用现有拉拔试验方法对有效监测点用的与第一步同型号的锚杆锚索进行拉拔试验,记录其实际的拉拔力,试验至少取三根求其平均值Gj;式中下标j为锚杆锚索的顺序编号;
第四步:计算单根锚杆索支护效率系数ηj,即单根锚杆索最大工作阻力Fj与所在组的拉拔力取平均值Gj的比值;ηj的计算公式为:ηj=Fj/Gj;
第五步:计算有效监测点的锚杆索支护效率系数η,η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为有效监测点的个数,η是对所有有效监测点的单根锚杆索支护效率系数取均值;
第六步:求取单根锚杆索支护效率系数在巷道锚网索系统支护效率系数中的离散性,即计算巷道锚网锚索系统支护效率系数方差S,公式为:第七步:对巷道锚网索系统的支护效率及支护参数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当巷道锚网索系统支护效率系数η=0.7-0.8范围内、同时支护效率系数方差S小于等于0.01时,为合理的支护参数;
当单根锚杆锚索支护效率系数ηj不在0.7-0.8范围内时,说明该锚杆锚索所处的巷道局部的支护强度不合理;其中:η大于0.8时为支护强度过小,应加大支护密度或加大锚杆锚索型号;η小于0.7时为支护强度过大,应减小支护密度或减小锚杆锚索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