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凹模、第一驱动装置、升降组件和凸模;
所述机架包括安装板及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安装板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所述凹模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升降组件工作,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及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且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沿水平方向伸缩;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抵接部及斜块,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二侧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斜块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且能随所述第一活动部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斜块包括工作面,在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上,所述工作面与所述安装板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所述工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45°,所述抵接部包括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工作面相切;
所述凸模与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
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均错开一段距离,所述斜块沿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工作面能推动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凸模沿竖直方向靠近所述凹模,所述凹模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所述凸模,进而使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固定座及轴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包括所述弧形面,所述斜块沿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工作面能带动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6°-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块还包括与所述工作面平滑连接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工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活动部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弧形面与所述过渡面相切,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配合时,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工作面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块及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窗口,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窗口内,且与所述第二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窗口靠近所述抵接部的内壁连接,另一端能够与所述固定块抵接,所述第一滑块沿竖直方向下降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或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窗口远离所述抵接部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沿竖直方向下降时,所述弹性件被拉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安装板平行,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斜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折弯治具还包括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三导轨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及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且能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部沿水平方向伸缩,所述第三导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凹模与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限位件的端部能与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上设有导正销,所述凸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配合时,所述导正销穿设于所述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压折弯治具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活动部沿水平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以及所述机架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呈弯折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折板及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折板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