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实现任意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滑坡模型和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坡模型包括上下设置的滑体和滑床,所述滑床上设有若干收容孔,每一所述收容孔的底部区域设有一升降装置,而每一所述收容孔的上端区域设有被对应的所述升降装置支撑的至少一所述抗滑桩,所述升降装置伸长而托举所述抗滑桩使其上升而植入所述滑坡,所述滑体的后缘设有加载板,加载力通过所述加载板施加于所述滑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任意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包括上下设置的悬臂段和嵌固段,所述嵌固段被混凝土包裹,所述抗滑桩和所述混凝土共同构成抗滑桩-基岩结构,所述抗滑桩-基岩结构与对应的所述升降装置之间通过垫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任意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保护所述收容孔孔壁的缸筒,所述抗滑桩-基岩结构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缸筒的内径尺寸且位于所述缸筒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任意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千斤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任意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体与所述滑床之间设有滑带。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任意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模型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筑建所述滑坡模型,利用所述滑坡模型做一次无所述抗滑桩的物理模型试验,获得所述滑坡模型的位移-时间曲线图,并以此图为根据将滑坡模型变形划分为多个演化阶段;
步骤2:再次在所述滑床上筑建所述滑体而构建新的滑坡模型,选择模拟其中一所述演化阶段并选择与该演化阶段对应的预设加载力;
步骤3:通过所述加载板向所述滑体施加加载力,直到所述加载力的大小达到所述预设加载力的大小为止,然后保持所述加载力等于所述预设加载力不变,启动所述升降装置,使所述抗滑桩向上运动而植入所述滑体中,直到所述抗滑桩的顶端与所述滑体的坡表接触;
步骤4:按照设计好的加载力施加曲线图继续对所述加载板施加加载力,直到所述滑坡模型被破坏,测量并记录步骤3和步骤4过程中所述滑体的变形位移场、坡体土压力场和坡表温度场,并根据测量结果获得在所述演化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滑坡模型-防治结构体系多场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
步骤5:重构滑坡模型,选择模拟另外一所述演化阶段和与该演化阶段对应的预设加载力,重复步骤3及步骤4,获得另外一所述演化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滑坡模型-防治结构体系多场演化信息;
步骤6:对比分析不同演化阶段植入抗滑桩的滑坡模型-防治结构体系多场演化信息,获得在不同演化阶段植入抗滑桩对滑坡模型稳定性的影响,而获知滑坡-防治结构体系的变形破坏规律,然后对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滑坡防治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演化阶段包括滑体位移率小、对建筑影响小的初始阶段,所述滑体位移稳步增长、导致建筑物产生拉裂纹的稳定阶段,所述滑体位移加快、导致所述滑体内部应力场发生剧烈变化的加速阶段和所述滑体发生破坏的破坏阶段。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得所述滑坡模型的位移-时间曲线图的过程为,通过所述加载板对所述滑坡模型按照设计好的加载力施加曲线图施加加载力,同时记录所述滑体的坡表的变形,直到所述滑坡模型破坏,据所述滑体的坡表的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所述滑体的所述位移-时间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