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重力流滑塌体沉积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初始底形:
a.针对研究区采集岩样、收集岩心资料,对岩样粒度进行分析,得到沉积组分砂泥岩密度和厚度的数据;
b.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组分砂泥岩密度和厚度的数据确定研究区的地貌底形、坡度的变化、地形高度的变化资料、以及构造地质特征相关的流量、流速、动能、黏度的沉积动力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到初始底形;
2)从沉积滑塌体的沉积动力学特征出发,开展沉积学调查研究,确定滑塌形成的初始条件;
3)搬运和沉积模式的确定:a.陆上沉积:通过沉积物在斜坡上流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来判断滑塌体的流动变化情况,计算沉积物质量,得到陆上颗粒的搬运和沉积模式;
b.水下沉积:对于水下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进行方程模拟,得到水下颗粒的搬运和沉积模式;
4)床底高程变化的确定:a.针对陆上沉积,根据沉积物的沉积质量,运用沉积组分砂泥岩密度公式计算沉积物的体积;
b.针对水下沉积,运用沉积物浓度乘以对应的下降速度来计算沉积物的量;
c.根据沉积物的体积和沉积物的量计算沉积物的沉积厚度,将沉积厚度叠加到初始底形上,作为下一时刻的沉积底形;
5):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4),直至模拟结束实现对研究区的定量表征;
其中,所述步骤2)中,当沉积物重力在斜坡上的分量大于沉积物的抗剪切强度时,开始发生滑塌,此时动量增加,滑动面上沉积物的抗剪强度τf由下式确定:τf=c+(σ-u)tanθ式中:
τf:滑动面上沉积物的抗剪强度(kN/m2);
c:粘聚力(kN/m2);
σ:总应力(kN/m2);
u:孔隙水压力(kN/m2);
θ:内摩阻角(°);
所述步骤3)的第a)小步中,若沉积物质在滑动面上的重力分量小于等于运动中所产生的摩擦力时,滑塌体内部动量减弱,沉积搬运过程结束,滑塌体开始沉积;
所述步骤3)的第a)小步中,若沉积物质在滑动面上的重力分量大于运动中所产生的摩擦力时,滑塌体内部动量增加,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继续沿着斜坡搬运流动,直至能量不再发生变化,滑塌体停止流动;
所述步骤3)的第a)小步中,陆上沉积运用如下运算公式计算出沉积物质量m沉积:初始动能:
速度公式:
搬运过程中垂直位移:
动能定理:
动量定理:(m沉积g-f)t=0-m0v0式中:
m0:初始滑塌体的总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N/kg);
h0:初始底形的高度(m);
t:沉积的总时间(s);
v0:初始滑塌体的初速度(m/s);
α为坡度角(°);
a为摩擦因子;
h:搬运过程中垂直位移(m);
m沉积:沉积物质量(kg);
f:砂泥层间的内摩擦力(N);
L:沉积过程中斜坡上所搬运的位移(m);
所述步骤3)的第b)小步中,对于水下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进行模拟:a.对浊流采取不可压缩流体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进行模拟,其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如下:式中:
ui:坐标轴xi方向的雷诺平均速度(m/s);
uj:坐标轴xj方向的雷诺平均速度(m/s);
xi,xj:坐标轴x的i,j方向;
t:时间(s);
ρ:液体密度(kg/m3);
gi:坐标轴xi方向的重力加速度(m/s2);
μ:黏度(m2/s);
μi:涡黏度(m2/s);
b.对湍流采用k-ε模型进行模拟,其方程如下:涡黏度:
式中:
μi:涡黏度(m2/s);
ρ:液体密度(kg/m3);
k:湍流动能;
ε:湍流耗散速率;
所述步骤4)的第a)小步中,沉积组分砂泥岩密度公式为:ρ0=m/V
式中,
ρ0:沉积组分砂泥岩密度(kg/m3);
m:沉积物质量(kg);
V为体积(m3);
所述步骤4)的第b)小步中,运用沉积物浓度乘以对应的下降速度来计算沉积物的量公式为ms=c×vs
式中:
ms:沉积物的量;
c:沉积物浓度;
vs:沉积物在水下的沉积速度(m/s);
所述沉积物浓度c的计算方程为:式中:
c:沉积物浓度;
t:时间(s);
uj:坐标轴xj方向的雷诺平均速度(m/s);
xi,xj:坐标轴x的i,j方向;
vs:沉积物在水中的下降速度(m/s);
δ:克罗内克符号;
υt:运动涡粘度(m2/s);
Sc:施密特数;
Q:沉积物和边界的物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