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止污水堵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种管道疏通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排水管、一号管和二号管,且排水管、一号管和二号管均呈“L”形”,所述一号管和二号管的外管壁分别与排水管的外管壁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管的进水端和二号管的出水端分别与排水管的上端连通,所述一号管的出水端和二号管的进水端分别与排水管的下端连通;其中一号管的出水端和二号管的进水端相对且一号管的出水端位于二号管的进水端下方,一号管的进水端低于二号管的出水端;
所述排水管和一号管的管壁上设有连通排水管和一号管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搅动机构;所述第一搅动机构包括第一搅动杆、第一搅动板和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一搅动杆中部铰接于第一通孔内,第一搅动杆一端位于排水管内,第一搅动杆另一端与第一搅动板固定连接且第一搅动板位于一号管内,所述第一密封套固定在排水管和一号管的内管壁上用于密封第一通孔;所述排水管和二号管的管壁上设有连通排水管和二号管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处设有第二搅动机构;所述第二搅动机构包括第二搅动杆、第二搅动板和第二密封套,所述第二搅动杆中部铰接于第二通孔内,第二搅动杆一端位于排水管内,第二搅动杆另一端与第二搅动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搅动板位于二号管内,所述第二密封套固定在排水管和二号管的内管壁上用于密封第二通孔;
所述一号管的出水端设置有引流密封机构,引流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引流密封板和第二引流密封板,第一引流密封板和第二引流密封板分别与一号管的内管壁铰接;所述第一引流密封板的上表面能与第二引流密封板的下表面接触,且第一引流密封板的上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负压泵;所述第一引流密封板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水平感应器,水平感应器和负压泵通过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引流密封板的上表面还设有孔洞,孔洞远离第一引流密封板与一号管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二引流密封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能插入孔洞的触碰条,触碰条靠近第二引流密封板与一号管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一引流密封板的下表面能与触碰条接触;
步骤2:当排水管的弯折处被残渣堵塞时,污水从一号管的进水端进入一号管,第一搅动板在污水的冲击下带动第一搅动杆转动,从而撬动残渣;
步骤3:污水从一号管的出水端流出时,第一引流密封板和第二引流密封板在污水的冲击力下转动,分别密封排水管,并使一号管的出水端与二号管的进水端连通;污水进入二号管后,冲击第二搅动板,从而带动第二搅动杆撬动残渣;
步骤4:第一引流密封板在转动过程中,水平感应器检测到角度变化,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负压泵启动,第一引流密封板和残渣之间的排水管形成负压,对残渣进行吸附,同时在排水管上端水压以及第一搅动杆和第二搅动杆的作用下将排水管疏通;
步骤5:排水管疏通后,第一引流密封板在污水的冲击力下转动复位,第一引流密封板转动复位过程中撞击触碰条,第二引流密封板在撞击力的作用下转动复位,将一号管的出水端封堵,污水从排水管的下端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污水堵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第一搅动杆位于排水管内的一端以及第二搅动杆位于排水管内的一端均固定有刮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污水堵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二号管的出水端固定有阻挡污水进入的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污水堵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第二引流密封板的侧壁上固定有密封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污水堵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排水管的上端设有增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