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金属自动分类回收装置,其结构包括回收装置(1)、底座(2)、控制台(3)、操作按键(4)、固定框(5)、显示屏(6)、连接座(7)、铰链(8)、观察窗(9)、把手(10)、箱门(11),所述底座(2)顶部与回收装置(1)底部相焊接,所述底座(2)前端与控制台(3)后端相贴合,所述控制台(3)前端与操作按键(4)后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框(5)内壁与显示屏(6)外框采用卡槽连接,所述显示屏(6)内部与操作按键(4)内部为电连接,所述控制台(3)底部与底座(2)底部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6)后端与控制台(3)前端通过固定框(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7)后端与回收装置(1)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箱门(11)左端与铰链(8)内环相焊接,所述观察窗(9)外壁与箱门(11)前端采用卡槽连接,所述箱门(11)前端与把手(10)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箱门(11)后端与回收装置(1)前端为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座(7)前端与控制台(3)后端相贴合,所述把手(10)后端与箱门(11)前端为垂直连接;所述回收装置(1)由动力开关结构(101)、收集箱结构(102)、抓取架结构(103)、输送带结构(104)、外框架(105)组成,所述动力开关结构(101)左端与外框架(105)内部左端相贴合,所述收集箱结构(102)顶部与外框架(105)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抓取架结构(103)顶部与输送带结构(104)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输送带结构(104)顶部与外框架(105)内部顶端相焊接,所述箱门(11)左端与外框架(105)外壁通过铰链(8)相连接,所述箱门(11)后端与外框架(105)前端相贴合;所述动力开关结构(101)由小滑槽(1011)、弹簧(1012)、L固定块(1013)、第一连杆齿轮(1014)、第二连杆齿轮(1015)、双向电机(1016)、直齿轮(1017)、小连杆(1018)、T型连接板(1019)、连线转盘(10110)、小固定块(10111)、滑块(10112)、钢绳(10113)组成;所述L固定块(1013)后端与外框架(105)内部后端通过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所述L固定块(1013)底部与小滑槽(1011)顶部相焊接,所述滑块(10112)顶部与小滑槽(1011)内部为卡槽连接,所述滑块(10112)左端与L固定块(1013)底部右端通过弹簧(1012)相连接,所述T型连接板(1019)右端与连线转盘(10110)中端相连接,所述直齿轮(1017)中端与T型连接板(1019)凹槽通过小连杆(1018)相连接,所述直齿轮(1017)左端与双向电机(1016)底部采用传动连接,所述双向电机(1016)顶部与第二连杆齿轮(1015)底部相啮合,所述第二连杆齿轮(1015)顶部与第一连杆齿轮(1014)左端为斜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小固定块(10111)左端与滑块(10112)左端通过钢绳(10113)相连接,所述双向电机(1016)后端与外框架(105)内部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结构(102)由收集箱(1021)、密封块(1022)、漏斗(1023)、止料板(1024)、牵引式伸缩杆(1025)、牵引式电磁铁(1026)、电源连接线(1027)、固定连接块(1028)、电池(1029)、套环连杆(10210)、齿轮盘(10211)、活动连接块(10212)、回缩弹簧(10213)、缓冲连接管(10214)、翘板(10215)组成;所述收集箱(1021)底部与缓冲连接管(10214)顶部相黏合,所述漏斗(1023)中端与外框架(105)顶部相贯通,所述漏斗(1023)下端右侧与密封块(1022)左端相黏合,所述止料板(1024)左端与牵引式伸缩杆(1025)右端相焊接,所述止料板(1024)右端与密封块(1022)内部为过盈配合,所述漏斗(1023)底部与收集箱(1021)顶部相焊接,所述翘板(10215)左端与收集箱(1021)底部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翘板(10215)顶部与收集箱(1021)内部通过回缩弹簧(10213)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块(1028)右端与收集箱(1021)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块(1028)左端与牵引式电磁铁(1026)底部右端通过电源连接线(1027)相连接,所述牵引式电磁铁(1026)右端与牵引式伸缩杆(1025)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池(1029)正极与牵引式电磁铁(1026)底部左端为电连接,所述电池(1029)负极与活动连接块(10212)顶部通过电源连接线(1027)相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块(10212)上端与套环连杆(10210)左端相贯通,所述活动连接块(10212)底部与齿轮盘(10211)内环为活动连接;所述抓取架结构(103)由通槽连座(1031)、抓取架连接座(1032)、小电机(1033)、第一组合齿轮(1034)、弹簧伸缩杆(1035)、抓取架固定杆(1036)、抓取架固定座(1037)、顶杆(1038)、抓取架连杆(1039)、抓取架夹块(10310)、连接线(10311)、滑轮(10312)、L固定杆(10313)、卷线盘(10314)、轴承(10315)、联动直齿轮(10316)、第二组合齿轮(10317)组成;所述通槽连座(1031)底部与抓取架连接座(1032)顶部相焊接,所述抓取架连接座(1032)内部左端与小电机(1033)左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小电机(1033)底部后端与第一组合齿轮(1034)顶部相啮合,所述第一组合齿轮(1034)内环与第二组合齿轮(10317)内环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L固定杆(10313)上端与轴承(10315)外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直齿轮(10316)中端与轴承(10315)相贯通,所述联动直齿轮(10316)右端与卷线盘(10314)左端相焊接,所述顶杆(1038)顶部与卷线盘(10314)外壁通过连接线(10311)相连接,所述联动直齿轮(10316)后端与第二组合齿轮(10317)前端相啮合,所述抓取架连接座(1032)底部与弹簧伸缩杆(103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伸缩杆(1035)底部与抓取架固定杆(1036)内部相贯通,所述抓取架固定杆(1036)底部与抓取架固定座(1037)顶部相焊接,所述抓取架夹块(10310)中端与顶杆(1038)底部通过抓取架连杆(1039)相连接;所述输送带结构(104)由承重座(1041)、旋杆(1042)、动力电机(11043)、旋杆齿轮(1044)、承重杆(1045)、缓冲座(1046)、烘干机(1047)、输送带(1048)、出口连接管(1049)、卡槽输送带(10410)组成;所述卡槽输送带(10410)底部与外框架(105)内部底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出口连接管(1049)中端与外框架(105)内部底端相贯通,所述输送带(1048)右端与外框架(105)右端相贯通,所述烘干机(1047)顶部与承重座(1041)底部通过缓冲座(1046)相连接,所述承重座(1041)左右两端与外框架(105)顶部通过承重杆(1045)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电机(11043)右端与旋杆齿轮(1044)顶部相啮合,所述旋杆齿轮(1044)中端与旋杆(1042)右端为一体化结构;
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底座与控制台地面接触,通过操作按键与显示屏控制回收装置,将金属部件倒入漏斗,此时双向电机转动,进而第二连杆齿轮带动第一连杆齿轮转动,齿轮盘带动活动连接块上下往复运动,使活动连接块顶部与固定连接块接触并断开,接触时电池与牵引式电磁铁组成闭合回路,进而牵引式伸缩杆连同止料板缩回,此时金属部件掉入收集箱,滑落到翘板上方,此时直齿轮通过小连杆拉动T型连接板与连线转盘一起左右往复运动,由于小固定块固定不动,进而钢绳拉动滑块克服弹簧紧贴小滑槽做左右往复运动,往左时,拉动翘板顺时针旋转,进而金属部件通过缓冲连接管掉落卡槽输送带,防止金属部件一次性过多进入装置造成金属堆积,从而降低装置负担,此时动力电机正转使旋杆连同旋杆齿轮转动,进而使通槽连座带动抓取架连接座往左滑动,同时小电机正转,使第一组合齿轮通过第二组合齿轮带动联动直齿轮转动,进而使卷线盘旋转松动连接线,此时弹簧伸缩杆通过抓取架固定杆顶动抓取架固定座往下伸展,同时抓取架夹块通过抓取架连杆配合顶杆伸缩完成抓取动作,将较轻金属夹紧,小电机与动力电机同时反转,抓取架结构回缩并向右滑动,碰到缓冲座使金属部件滑落到输送带,通过烘干机烘干后进入箱门后侧,取出时拉动把手打开箱门即可,其他重量及体积较大的金属部件直接由出口连接管掉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