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步骤如下:
1)取A、B、C、D、E同批蚕卵,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喂养至5龄第3天;
2)将步骤1)中A、B、C、D、E组分别在5龄第4、5、6、7、8天喂养喷洒13C标记甘氨酸的同种桑叶;
3)待步骤2)5组桑蚕的蚕熟率在90%~95%时,将熟蚕布放到平板吐丝床上,布放密度在0.5~1kg/m2;
4)分别收集步骤3)5组桑蚕0~100m、200~400m、400~700m、700~1200m的蚕丝,编号为甲、乙、丙、丁;
5)将步骤4)得到的不同组、不同长度的蚕丝用去离子水清洗3~5次,60℃干燥后,于Na2CO3溶液中水热溶解;溶液冷却后,除去未完全溶解部分,得到蚕丝蛋白溶液的粗产物;
6)将步骤5)中蚕丝蛋白溶液的粗产物经过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膜透析24h,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蚕丝蛋白粉末;
7)将步骤6)得到的蚕丝蛋白粉末电泳分析:将蚕丝蛋白粉末溶于pH 9.6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得到20μg/μL的溶解液;取5~10μL溶解液,经高温变性、离心制得蛋白样品,将样品的上层清液和蛋白Marker加入10~15%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实验;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液后,分析其分子量分布;
8)切胶脱色:将蛋白条带从分离胶上切下,置于干净的离心管中,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经还原烷基化和进一步脱色处理后,冷冻干燥;
9)胶内酶解:将胶条浸没于25mM NH4HCO3中,加入2~10μg测序级且经过修饰的胰蛋白酶,在37℃下孵育12~16h;收集提取液后,再加入30~50μL由5%甲酸溶液和乙腈按体积比
1:1混合的萃取液,重复提取胶条中的多肽片段;将提取液冷冻干燥后,重新溶于0.1%甲酸溶液中;
10)对步骤9)得到的溶液进行质谱分析:进行LC-MS测试,可得到不同组桑蚕丝的不同长度内13C同位素分布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13C标记甘氨酸溶液的配置:在25℃条件下,将20g 13C标记甘氨酸溶解在
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甘氨酸喷洒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3C标记甘氨酸喷洒桑叶时,要边喷边翻,反复喷洒3~5次,2~3kg甘氨酸喷洒液喷10kg桑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90~95%的蚕熟时,把熟蚕置于A1纸上,A1纸下面垫草木灰,12h内把熟蚕均匀放到平板吐丝床上;密度稀疏而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采用上层是具有通孔的纱窗布、下层是塑料薄膜的纱窗型平板吐丝床;蚕室进行遮光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每4h测量平板纱的长度,记录蚕丝长度,并截取收集蚕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将蚕丝以1:50的浴比置于0.5wt%Na2CO3溶液中,调节pH 11~12,110~130℃下水热溶解3~5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中,在4~6℃条件下进行透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中蛋白样品的制备:取5~10μL样品溶解液于小离心管中,按体积比1:1加入上样缓冲液,在95~100℃下水浴8~10min,待冷却后在8000r/min离心2~3min,得到蛋白样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析桑蚕丝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中电泳操作时:先恒压80V,10min后调整电压为12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