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条形基础砖混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是施工步骤包括:
(1)确定迫降区和顶升区;
根据荷载分布情况计算建筑物的重心,确定建筑物的重心后划分迫降区和顶升区;迫降或顶升施工是以横向基础轴线作为操作单元,横向基础轴线是指短边基础轴线,相同横向基础轴线的迫降量或顶升量是相同的,迫降量或顶升量是根据每条横向基础轴线的平均纠偏量来确定的;每条横向基础轴线设置8~10个沉降观测点,根据8-10个沉降观测点的平均值来确定平均纠偏量;
(2)对承力墙进行加固;
承力墙加固步骤采用如下:首先剥离承力墙的粉刷层,然后在承力墙的砖表面挂设加固筋,加固筋直径为14~16mm,加固筋间距为350~400mm,加固筋每隔400~500mm焊接锚固筋,锚固筋直径为14~16mm,锚固筋伸入承力墙的砖灰缝进行锚固;锚固完毕后对加固筋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后的加固筋变成折线形;用固定筋将相邻的加固筋进行固定;
(3)对混凝土条形承台进行加固;
基础加固采用如下:在混凝土条形承台侧边设置植入钢筋,植入钢筋直径为25~32mm,植入钢筋分布间距为400~450mm;植入钢筋具体步骤为:在混凝土条形承台侧边钻设预留孔,预留孔深度为300~350mm,预留孔直径为27~34mm,然后在预留孔插入钢筋,预留孔和钢筋之间空隙采用高强度环氧树脂胶进行封闭;植入钢筋施工完毕后对混凝土条形承台进行加固,混凝土条形承台加固结构采用方形承台,方形承台对混凝土条形承台进行加宽且加高,方形承台将混凝土条形承台包裹在里面,方形承台混凝土强度采用C30以上;
(4)对建筑物进行顶升;
最少顶升点数量根据下式来确定:n=kP/N,n为顶升点数量;k为安全系数,取值为1.5;
P为上部总荷载;N为顶升点的荷载设计值,取0.8倍的千斤顶额定工作荷载;确定出最少顶升点数量后,再根据建筑物荷载布置情况进行设置顶升点,顶升点间距为0.8~1.5m,当最少顶升点数量不够布置时,增加顶升点数量;
(5)对建筑物进行迫降;
离混凝土条形承台边缘200mm处垂直钻孔,钻孔深度为20~30m,钻孔直径为150~
200mm;将钻杆用高压胶管与高压泵相连,通过高压泵向孔内输送清水;清水从喷头体上的喷嘴中以高压水射流的形式喷出,对地基土形成切割破坏作用,高压水压力控制在1.5~
2.5MPa,流量控制在40~45L/min;被切割的地基土与水一起搅和,形成泥浆后返回地面;经高压水射流切割后,基础之下便形成了一个泥浆柱;
顶升点布置要避开门窗洞口,当门窗洞口宽度大于1.2m时,门窗洞口下面增加混凝土过梁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