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以绿豆壳为碳源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绿豆壳清洗后干燥,然后在240~260℃下高温煅烧4~6h得到灰分;将灰分研磨成粉末,并将粉末加入到二次蒸馏水中超声分散,并经离心、上清液过滤、滤液透析后得到碳量子点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与二次蒸馏水的比值为1g:
40~6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时间为1~1.5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的条件为:离心机转速
7000~10000rpm/min,离心时间为20~3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指的是经过0.22μm微孔膜过滤,所述透析指的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中进行透析2~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在检测抗坏血酸中的应用。
8.一种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溶液与银纳米粒子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得到CDs/AgNPs/Ag+复合荧光探针溶液,并调节pH为7.0,然后向CDs/AgNPs/Ag+复合荧光探针溶液中加入不同终浓度的抗坏血酸水溶液,测试各体系在364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强度;以抗坏血酸浓度为横坐标,各体系在
445nm处的荧光强度值为纵坐标构建线性曲线,进而测得待测液中抗坏血酸的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量子点溶液、银纳米粒子溶液、硝酸银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0.5~1:20~25;银纳米粒子溶液、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分别为3.05~
3.73μmol·L-1、19.39~23.70μmol·L-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曲线的线性方程为Y=1583.6-
121C,其中Y为445nm处的荧光强度值;C为抗坏血酸浓度,单位为μM;线性相关系数为R=-
0.997,检测限最低可以达到0.2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