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人体三维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动单元(100),包括第一升降组件(101)、第一动力组件(102)和第一支架组件(103),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01)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03),且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0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动力组件(102);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03)上固定有信息获取单元(300);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01)包括传动件(101a)和导向件(101b),两者均为竖直设置,且互相平行;所述导向件(101b)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限位件(101c)和下限位件(101d),所述第一动力组件(102)固定于所述下限位件(101d)的下端,其动力输出端朝上穿过所述下限位件(101d),并与所述传动件(101a)的下端对接,所述传动件(101a)的上端与所述上限位件(101c)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03)包括固定件(103a)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3a)两侧的外缘件(103b),所述导向件(101b)穿过所述固定件(103a),使得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03)能够沿所述导向件(101b)进行竖直上下运动;以及,第二运动单元(200),包括旋转组件(201)、第二动力组件(202)和第二支架组件(203),所述第二动力组件(202)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203)上,其动力输出端朝上,且所述旋转组件(201)固定于所述第二动力组件(202)的动力输出端上;
所述第一动力组件(102)连接有第一电线(S‑1),所述第二支架组件(203)内还铺设有第二电线(S‑2),所述第一电线(S‑1)通过接线机构与所述第二电线(S‑2)进行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电线(S‑2)外接电源;
旋转组件(201)的下端面还设置有平台补偿单元(400);
平台补偿单元(400)包括连接组件(401)、第三动力组件(402)和第三支架组件(403),其中,第三支架组件(403)用于固定和安装第三动力组件(402);第三动力组件(402)用于提供补偿运动的动力;连接组件(401)用于连接第三动力组件(402)与旋转组件(201),并将第三动力组件(402)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旋转组件(201),从而对旋转组件(201)的倾斜状态进行补偿性调节,第三动力组件(402)的下端通过第三支架组件(403)固定于第二运动单元(200)上,而第三动力组件(402)的上端通过连接组件(401)与旋转组件(201)的下端面相连接;
连接组件(401)包括第一配合件(401a)和第二配合件(401b),第一配合件(401a)的上端嵌入第二配合件(401b)内,下端包住第三动力组件(402)的上端头,且使得第一配合件(401a)能够在第三动力组件(402)的端头处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其中,第二配合件(401b)与旋转组件(201)相连接;
第一配合件(401a)包括第一连接部(401a‑1)和包夹部(401a‑2),第三动力组件(402)的上端头固定有球体(402a),包夹部(401a‑2)的内部具有配合于球体(402a)的镂空空间(M),且镂空空间(M)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包住球体(402a),使得球体(402a)可以在镂空空间(M)内自由活动,第一连接部(401a‑1)位于包夹部(401a‑2)的上端,且其为边缘外径大于包夹部(401a‑2)的环状结构,用于第一配合件(401a)与第二配合件(401b)的连接;
第二配合件(401b)包括上端面的滑动部(401b‑1),以及下端面的第二连接部(401b‑
2),第二连接部(401b‑2)配合于第一连接部(401a‑1)的结构,并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包住第一连接部(401a‑1)的外缘,使得第一配合件(401a)与第二配合件(401b)能够发生相对的水平旋转,旋转组件(201)的下端面设置有配合于滑动部(401b‑1)的环形滑槽(201a),其中的滑动部(401b‑1)为嵌在环形滑槽(201a)内的滑块,设置有两组滑动部(401b‑1),且旋转组件(201)的下端面也相应地设置有内外两个环形滑槽(201a);
所述接线机构包括,
盖合组件(500),区分为第一单体(501)和第二单体(502),两者结构相同,互相正对拼接,并通过对接组件(600)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单体(501)包括第一容置件(501a)和第一按压件(501b),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插孔(501a‑
1),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插入所述插孔(501a‑1),并伸至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
以及,
对接组件(600),套设于所述盖合组件(500)的外围,并对所述第一单体(501)和第二单体(502)之间的结合形成锁定,且所述对接组件(600)的内侧壁能够对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形成向内的挤压;
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设置有一对限位块(501c),所述限位块(501c)位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两端;所述限位块(501c)相对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一侧面上具有第一凸起(501c‑1),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两端面上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凸起(501c‑
1)的第一滑槽(501b‑1),所述第一凸起(501c‑1)嵌入所述第一滑槽(501b‑1)内,且所述第一滑槽(501b‑1)的方向与所述插孔(501a‑1)的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单体(501)的两端能够插入电线(S),并进入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端部具有配合于所述电线(S)的第一穿口(501a‑2);从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两端穿入的电线(S)形成交叠,且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能够在所述对接组件(600)的挤压下对交叠部分的电线(S)形成按压;
所述第一单体(501)还包括密封件(501d),所述密封件(501d)包括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两端相挤压接触的推动块(501d‑1)、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口(501a‑2)内侧的密封部(501d‑3),以及连接所述推动块(501d‑1)和密封部(501d‑3)的传动部(501d‑2);
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两端具有对接口(501b‑2),所述对接口(501b‑2)的底面为坡面,使得所述对接口(501b‑2)的外口宽度大于内口宽度,所述推动块(501d‑1)的外端嵌入所述对接口(501b‑2)内;
所述限位块(501c)上具有配合于所述推动块(501d‑1)的第二滑槽(501c‑2),所述推动块(501d‑1)插入所述第二滑槽(501c‑2)内,并能够在所述对接口(501b‑2)坡面的按压下进行直线滑动;
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内部的两端处均设置有容纳槽(501a‑3),所述容纳槽(501a‑3)位于所述第一穿口(501a‑2)的内侧,并与其正对连通,所述密封部(501d‑3)嵌入所述容纳槽(501a‑3)内;
所述电线(S)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口(501a‑2)和密封部(501d‑3),并插入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所述密封部(501d‑3)包覆于所述电线(S)的外围;
所述对接组件(600)包括配合于所述盖合组件(500)两端结构的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以及将所述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连接的拉紧件(603),所述第一单体(501)和第二单体(502)正对拼接之时,所述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能够分别套在所述盖合组件(500)的两端;
所述第一端盖(601)的开口端的外侧壁上具有外螺纹(601a),所述第二端盖(602)的开口端具有一圈第一限定环(602a);所述第一限定环(602a)的内圈直径与所述第二端盖(602)的开口端相同,外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盖(602)的开口端;
所述拉紧件(603)的一端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一限定环(602a)的第二限定环(603a),所述第二限定环(603a)的内径小于所述拉紧件(603)的内径以及第一限定环(602a)的外径,且所述拉紧件(603)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限定环(602a)的外径;所述拉紧件(603)的另一端的内侧壁上具有配合于所述外螺纹(601a)的内螺纹(603b),并通过两者的配合与所述第一端盖(601)进行连接;所述盖合组件(500)的横截面自端部向中间逐渐变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三维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01a)穿过所述固定件(103a),且所述传动件(101a)的外侧面具有外螺纹;
所述固定件(103a)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传动件(101a)的螺孔,所述螺孔的内侧壁上具有配合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三维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件(101c)和下限位件(101d)均固定于连接板(101e)上,所述连接板(101e)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20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