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智能城市用火灾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收卷机构(2)、固定机构(3)、连接机构(4)、卡合机构(5)及限位机构(6);用于在火灾时支撑受灾者的所述支撑机构(1)的侧壁相对安装两个所述固定机构(3),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固定机构(3)侧壁均安装位于限位的所述限位机构(6),所述支撑机构(1)的侧壁安装有位于所述限位机构(6)顶部的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机构(2)的所述卡合机构(5),所述连接机构(2)背离所述卡合机构(5)的一端贯穿到所述限位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3)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1)的底部相对安装两个位于所述固定机构(3)底部的用于收卷所述连接机构(4)的所述收卷机构(2),所述收卷机构(2)与靠近所述固定机构(3)一端的所述连接机构(4)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橡胶垫(11)、支架(12)、底板(13)、凹槽(14)、搭板(15)、连接板(16)及靠板(17),所述卡合机构(5)固定连接于侧面二分之一处呈“S”形结构的、侧壁开口的所述靠板(17)的侧壁,所述靠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侧面、侧壁均呈弧形结构的所述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背离所述靠板(17)的一端焊接用于为受灾者提供支撑的所述底板(13),所述底板(13)的表面开设增加受灾人员稳定性的所述凹槽(14),所述底板(13)的底部、所述靠板(17)的底部相对焊接两组侧面呈弧形结构的所述支架(12),所述连接板(16)的两个侧壁靠近所述靠板(17)的底部处相对焊接用于受灾者搭脚的、表面开口的所述搭板(15),两组所述支架(12)的底部、位于所述底板(13)表面的所述凹槽(14)处及两个所述搭板(15)的表面均铺设所述橡胶垫(11);
所述卡合机构(5)包括固定盒(51)、卡洞(52)及挂钩(53),所述靠板(17)的侧壁顶部沿处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51),两个所述固定盒(51)的顶部均开设所述卡洞(52),侧面呈“7”字形结构的所述挂钩(53)扣合于所述卡洞(52)的内部;
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固定孔(41)及布带(42),两个所述挂钩(53)背离所述固定盒(5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所述布带(42),所述布带(42)的表面等距开设所述固定孔(41);
所述收卷机构(2)包括支撑柱(21)、发条(22)、固定盘(23)、外壳(24)、连接杆(25)、连接块(26)、限位盘(27)及固定盖(28),位于所述靠板(17)底部的两个所述支架(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内部中空的侧壁开口的所述外壳(24),所述固定盖(28)通过所述连接块(26)固定于所述外壳(24),所述固定盖(28)的侧壁圆心处焊接所述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表面转动连接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的顶部固定连接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固定盘(23),所述发条(22)放置于所述固定盘(23)的内部,且所述发条(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21)的顶部,所述发条(2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盘(23)的侧壁,所述连接杆(25)的侧壁固定连接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截面呈“U”形结构的所述限位盘(27),所述限位盘(27)、所述连接杆(25)及所述固定盘(23)的截面呈“工”自行结构,所述固定盘(23)与所述限位盘(27)之间的所述连接杆(2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布带(42)的一端;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上卡板(31)、下卡板(32)、安装板(33)、第一横板(34)及第二横板(35),位于两个所述外壳(24)顶部的两个所述支架(1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2),两个所述安装板(33)背离所述靠板(17)的侧壁垂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横板(34)、所述第二横板(35),第一横板(34)与所述第二横板(35)平行设置,所述安装板(33)背离所述第一横板(34)的侧壁相对焊接侧面呈弧形结构的所述上卡板(31)、所述下卡板(32),所述上卡板(31)及所述下卡板(32)的相对面呈喇叭状,所述布带(42)滑动于所述第一横板(34)及所述第二横板(35)之间、所述上卡板(31)及所述下卡板(32)之间及贯穿所述安装板(33);
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转盘(61)、压柱(62)、固定块(63)、第一卡槽(64)、第二卡槽(65)、弹簧(66)、安装块(67)及限位孔(68),底部呈圆锥形结构的所述压柱(62)贯穿所述第一横板(34)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板(35)表面的所述限位孔(68)的内部,所述压柱(62)与所述布带(42)表面的所述固定孔(41)卡合,位于所述第一横板(34)及所述第二横板(35)之间的所述压柱(6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67),所述弹簧(66)缠绕于位于所述安装块(67)顶部的所述压柱(62)的侧壁,且所述弹簧(6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板(34)的底部、所述安装块(67)的顶部,所述压柱(62)的顶部焊接所述转盘(61),所述第一横板(34)的内部垂直开设呈“十”字形设置的所述第一卡槽(64)及所述第二卡槽(65),所述第一横板(34)内部的所述固定块(63)与所述第一卡槽(64)滑动连接;
在使用时,首先,在救护人员救护时遇到腿脚行动不便的受灾者时将整体结构放在平整的地面,将受灾者搀扶至底板(13)的表面坐着,两组支架(12)底部的橡胶垫(11)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底板(13)表面的凹槽(14)内部的橡胶板(15)增加了底板(13)与受灾者臀部的摩擦力,避免在救援时受灾者滑落,受灾者坐在底板(13)的表面后可以将大腿部搭在连接板(14)两个侧面的搭板(15)的表面,增加舒适度,避免滑动,受灾者的一只手搀扶靠板(17),另一只手可以在低头时捂住鼻子,便于救护人员救护腿脚不便的患者,没带防护罩的救护者也可以救护,提高了救援的速度和救护量;然后,灾者坐好后拉动位于靠板(17)侧壁的两个支架(12)顶部的布带(42)的一端实现位于外壳(24)的内部连接杆(25)顺时针转动,进一步的固定盘(23)的内部发条(22)开始收缩,最终实现了增加了位于外壳(27)外部的布带(42)的长度,确保受灾者坐好后将两个布带(42)分别固定在救护人员的肩部,将侧面呈“7”字形结构的挂钩(53)扣合到固定盒(51)表面的卡洞(52)的内部,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安装快速,将挂钩(53)固定在卡洞(52)的内部后即可快速确定需要布带(42)的长度,此时按下转盘(61)实现弹簧(66)张开压柱(62)的底部转过布带(42)表面的固定孔(41)延伸至第二横板(35)表面的限位孔(26)的内部实现了对布带(42)的固定,进一步的转动转盘(61)实现固定块(63)固定于第二卡槽(65)的内部,确保了压柱(62)不收缩,避免了救护人员在行走时布带(42)滑动造成受灾者掉落导致二次受伤,在安装布带(42)时将布带(42)的一端从第一横板(34)、第二横板(35)之间穿过、贯穿安装板(33)的内部延伸至上卡板(31)与下卡板(32)之间,再将布带(42)的一端固定于连接杆(25)的表面,上卡板(31)、下卡板(32)的侧面呈喇叭形结构,便于布带(42)的滑动;最后,救护完成后将挂钩(53)在所卡洞(52)的内部拆卸出来,转动转盘(61)将固定块(62)转动到第一卡槽(64)的内部,实现压柱(62)在固定孔(41)、限位孔(69)的内部脱落,松开布带(42)实现了发条(22)张开连接杆(25)逆时针转动,位于外壳(24)外部的布带(42)一部分收到外壳(24)的内部,减少占地面积,等待下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