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部分,所述左半部分各组件与所述右半部分对应各组件的结构均为镜像对称,功能相同;
所述右半部分包括右一轨道、右二轨道、右三轨道、右四轨道、右底座、右后挡块、右一挡块、右二挡块、右三挡块、右四挡块;其中,所述右一轨道、所述右二轨道、所述右三轨道、所述右四轨道组成右半部分轨道;
所述左半部分包括左一轨道、左二轨道、左三轨道、左四轨道、左底座、左后挡块、左一挡块、左二挡块、左三挡块、左四挡块;其中,所述左一轨道、所述左二轨道、所述左三轨道、所述左四轨道组成左半部分轨道;
所述右底座由右底板、右外板、右内板、右平板、右顶板、右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底座放置在车箱的内箱底面上并与车箱固定连接;
所述右一轨道由两个右一底板、右一外板、右一内板、右一平板、右一顶板、右一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一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底座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外板、右一内板的后端下部设有右挡轴;
所述右二轨道由两个右二底板、右二外板、右二内板、右二平板、右二顶板、右二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二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一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二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一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外板、右二内板的后端设有右二挡板;
所述右三轨道由两个右三底板、右三外板、右三内板、右三平板、右三顶板、右三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三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二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三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二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外板、右三内板的后端设有右三挡板;
所述右四轨道由两个右四底板、右四外板、右四内板、右四平板、右四顶板、右四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四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三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四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三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外板、右四内板的后端设有右四挡板;在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底板、右四外板、右四内板上设置有右斜面;在所述右四轨道的“L”形内腔顶面前端设有右手柄;
所述右一挡块在所述右底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底座内腔的底面,所述右一挡块的宽度小于所述右一轨道的两个右一底板间的距离,所述右一挡块的位置在所述右一轨道的两个右一底板之间;
所述右二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二轨道的两个右二底板之间;所述右二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三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三轨道的两个右三底板之间;所述右三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四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四轨道的两个右四底板之间;所述右四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四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一轨道的右挡轴的轴线低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四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后挡块位于所述右底座内腔的底面的后部与所述右底座固定连接,
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平板的后端设有右一弧板,在所述左一轨道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
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弧板、右挡轴之间设有右一筋板,在所述左一轨道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