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去除蓝湿革中三氯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回软:称取挤水、片皮、削匀处理后的蓝湿革,投入转鼓中,加入计量后的水、草酸或甲酸及非离子型脱脂剂后,转动0.5~3小时,检查pH及革身骨柔软度,控制pH值为3.0~3.5,然后控水;
步骤S2,提碱:向步骤S1控水后的转鼓中加入计量后的水,转动过程中加入计量后的小苏打,分3次加入,每次间隔8~10分钟,加入完毕后转动10~30分钟,使pH值至4.5~5.0;
步骤S3,酶处理:向步骤S2提碱后的转鼓中加入氯化镁,转动10分钟;加入双氧水,转动
10分钟;加入非离子型脱脂剂,转动10分钟;再加入真菌漆酶、脂肪酶进行酶处理,间歇转动至规定的时间,然后控水;
步骤S4,漂洗或中和:经步骤S3酶处理后进入漂洗或常规中和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蓝湿革中三氯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参数如下:蓝湿革100份、35~40℃的水50~300份、草酸0~1.5份、甲酸0~0.5份、非离子型脱脂剂0.2份,所述步骤S2中的参数如下:30~35℃的水50~300份,小苏打0~1.5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去除蓝湿革中三氯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漂洗操作为:向转鼓中加入计量后的30~35℃的水50~300份,甲酸0.5份,转动0.5~1小时,控制pH值为3.0~3.5,然后直接加入铬粉,进行铬复鞣。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去除蓝湿革中三氯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参数如下:氯化镁0.05~0.1份、双氧水0.02~0.05份、非离子型脱脂剂0.1份、活力0.1~5万单位/克的真菌漆酶0.1~1.0份、活力0.1~5万单位/克的脂肪酶0.1~1.0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蓝湿革中三氯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氯化镁使用前用5倍水完全溶解后加入,所述氯化镁为纯度大于98%的工业级氯化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蓝湿革中三氯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双氧水的浓度为30%,使用时稀释10倍后加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蓝湿革中三氯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酶处理过程中:每转5分钟,停1小时,时间共计9~1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