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1910061146X
申请人: 江南大学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更新日期:2023-10-10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1)和后上胶辊(2),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3)和中上胶辊(4),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5)和前上胶辊(6),后下罗拉(1)、中下罗拉(3)、前下罗拉(5)均包括罗拉轴(7),一台细纱机前车台面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1)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3)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5)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后车台面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1)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3)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5)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罗拉轴(7)外部圆周上设有罗拉套(8);中下罗拉(3)的罗拉套(8)分为左罗拉套(13)和右罗拉套(14),左罗拉套(13)与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右罗拉套(14)与罗拉轴(7)通过第一中间轴承(15)滑动连接,右罗拉套(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带动套筒(24),带动套筒(24)套在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与右罗拉套(14)之间的罗拉轴(7)上,带动套筒(24)的右端与右罗拉套(14)的左端固定连接,带动套筒(24)的左端与左罗拉套(13)的右端之间保留间距,带动套筒(24)通过皮带(16)与传动轴(17)传动连接;一台细纱机前车台面所有锭位的传动轴(17)一体化连接,一台细纱机后车台面所有锭位的传动轴(17)一体化连接,传动轴(1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在细纱机的车架上,前下罗拉(5)的罗拉轴(7)的右端通过第一电机(18)带动转动,传动轴(17)的右端与前下罗拉(5)的罗拉轴(7)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19)传动连接,后下罗拉(1)的罗拉轴(7)的右端通过第二电机(21)带动转动,中下罗拉(3)的罗拉轴(7)的右端与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7)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20)传动连接;后上胶辊(2)、中上胶辊(4)、前上胶辊(6)均包括胶辊轴(10);一台细纱机后车台面、前车台面的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2)的胶辊轴(10)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4)的胶辊轴(10)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6)的胶辊轴(10)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2)、中上胶辊(4)、前上胶辊(6)的胶辊轴(10)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胶辊套(9),后上胶辊(2)的胶辊套(9)与后下罗拉(1)的罗拉套(8)的长度一致且左右两端对齐,后上胶辊(2)的胶辊套(9)与后上胶辊(2)的胶辊轴(10)通过第二中间轴承连接,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9)与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8)的长度一致且左右两端对齐,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9)与前上胶辊(6)的胶辊轴(10)通过第三中间轴承连接,中上胶辊(4)的胶辊套(9)分为左胶辊套(11)和右胶辊套(12),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11)与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的长度一致且左右两端对齐,中上胶辊(4)的右胶辊套(12)与中下罗拉(3)的右罗拉套(14)的长度一致且左右两端对齐,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11)与中上胶辊(4)的胶辊轴(10)通过第四中间轴承连接,中上胶辊(4)的右胶辊套(12)与中上胶辊(4)的胶辊轴(10)通过第五中间轴承连接;一个锭位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2)、中上胶辊(4)、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9)之间的胶辊轴(10)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2)、中上胶辊(4)、前上胶辊(6)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沿固定轴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2)、中上胶辊(4)、前上胶辊(6)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罗拉轴(7)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罗拉轴(7)与罗拉套(8)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左罗拉套(13)和右罗拉套(14)的长度相同,且二者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动套筒(24)的材质与右罗拉套(14)的材质相同,带动套筒(24)为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空心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轴(17)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胶辊轴(10)为铁质材质,且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胶辊套(9)为橡胶材质。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2)的胶辊套(9)与后下罗拉(1)的罗拉套(8)紧密按压接触,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11)和右胶辊套(12)分别与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右罗拉套(14)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9)与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8)之间紧密按压接触,第一电机(18)带动前下罗拉(5)的罗拉轴(7)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5)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8)同步转动,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8)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8)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9)同步转动,前下罗拉(5)的罗拉轴(7)转动继而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19)带动传动轴(17)转动,传动轴(17)转动继而通过皮带(16)带动中下罗拉(3)的右罗拉套(14)转动,中下罗拉(3)的右罗拉套(14)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3)的右罗拉套(14)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4)的右胶辊套(14)同步转动,此时在由前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3)的右罗拉套(14)与中上胶辊(4)的右胶辊套(12)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前牵伸区,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固定且等于第一连接齿轮组(19)的齿数比;第二电机(21)带动后下罗拉(1)的罗拉轴(7)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1)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下罗拉(1)的罗拉套(8)同步转动,后下罗拉(1)的罗拉套(8)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1)的罗拉套(8)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2)的胶辊套(9)同步转动,后下罗拉(1)的罗拉轴(7)转动继而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20)带动中下罗拉(3)的罗拉轴(7)转动,中下罗拉(3)的罗拉轴(7)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3)的罗拉轴(7)一体化固定连接的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转动,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11)同步转动,此时在由后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与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11)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后牵伸区,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固定且等于第二连接齿轮组(20)的齿数比,同时,在由后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3)的右罗拉套(14)与中上胶辊(4)的右胶辊套(12)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后牵伸区,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后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总牵伸倍数除以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由前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与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11)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前牵伸区,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后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总牵伸倍数除以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加装有喂入喇叭口装置,喂入喇叭口装置包括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之间通过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保留间距,第一粗纱(22)由左喇叭口喂入牵伸系统,第二粗纱(23)由右喇叭口喂入牵伸系统,喂入的第一粗纱(22)而后由后下罗拉(1)的罗拉套(8)与后上胶辊(2)的胶辊套(9)之间按压喂入,而后被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13)与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11)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一粗纱(22)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一纤维束,而后第一纤维束被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8)与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9)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一纤维束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一纤维条,喂入的第二粗纱(23)而后由后下罗拉(1)的罗拉套(8)与后上胶辊(2)的胶辊套(9)之间按压喂入,而后被中下罗拉(3)的右罗拉套(14)与中上胶辊(4)的右胶辊套(12)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二粗纱(23)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二纤维束,第二纤维束被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8)与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9)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二纤维束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二纤维条,从而实现喂入的第一粗纱(22)和第二粗纱(23)在牵伸系统内受到的总牵伸倍数相同;第一纤维条和第二纤维条在前牵伸罗拉对的转动带动下不断输出,经牵伸系统输出的第一纤维条和第二纤维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相互作用成纱,根据输出的第一纤维条和第二纤维条的性质,当加捻捻度的捻向为Z捻时,此时的相互作用成纱的作用过程包括四种,第一种是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将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包裹成纱,且两者在包裹过程中各自进行加捻作用;第二种是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首先加捻,然后再被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包缠成纱,且两者在包裹过程中各自均同时进行加捻作用;第三种是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和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直接并合相互缠绕成纱,且在缠绕过程中为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将右侧的第二纤维条逐渐包缠,且两者在相互缠绕的过程中各自均同时进行加捻作用;第四种是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和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首先各自初步加捻,而后再相互缠绕成纱,且在缠绕过程中为位于左侧的经初步加捻的第一纤维条将右侧的经初步加捻的第二纤维条逐渐包缠;当加捻捻度的捻向为S捻时,此时的相互作用成纱的作用过程包括四种,第一种是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将位于左侧的第二纤维条包裹成纱,且两者在包裹过程中各自进行加捻作用;第二种是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首先加捻,然后再被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包缠成纱,且两者在包裹过程中各自均同时进行加捻作用;第三种是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和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直接并合相互缠绕成纱,且在缠绕过程中为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将左侧的第一纤维条逐渐包缠,且两者在相互缠绕的过程中各自均同时进行加捻作用;第四种是位于左侧的第一纤维条和位于右侧的第二纤维条首先各自加捻,而后再相互缠绕成纱,且在缠绕过程中为位于右侧的经初步加捻的第二纤维条将左侧的经初步加捻的第第一纤维条逐渐包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锭双牵伸纺纱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受到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或者不同,在前、后牵伸区内的牵伸分配不同,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第一连接齿轮组(19)的齿数比与第二连接齿轮组(20)的齿数比的乘积等于后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总牵伸倍数,也就是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的乘积等于总牵伸倍数,此时第一粗纱(22)在后牵伸区内受到的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粗纱(23)在后牵伸区内受到的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第一粗纱(22)在前牵伸区内受到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粗纱(23)在前牵伸区内受到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也就是第一粗纱(22)和第二粗纱(23)受到的总的牵伸倍数相同,且受到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也相同,从而实现第一粗纱(22)和第二粗纱(23)在牵伸系统内受到完全相同的牵伸过程;第二种情况是第一连接齿轮组(19)的齿数比与第二连接齿轮组(20)的齿数比的乘积小于后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总牵伸倍数,也就是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的乘积小于总牵伸倍数,此时第一粗纱(22)在后牵伸区内受到的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小于第二粗纱(23)在后牵伸区内受到的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第一粗纱(22)在前牵伸区内受到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于第二粗纱(23)在前牵伸区内受到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也就是第一粗纱(22)和第二粗纱(23)受到的总的牵伸倍数相同,但受到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不同,从而实现第一粗纱(22)和第二粗纱(23)在牵伸系统内受到不同的牵伸过程;第三种情况是第一连接齿轮组(19)的齿数比与第二连接齿轮组(20)的齿数比的乘积大于后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总牵伸倍数,也就是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的乘积大于总牵伸倍数,此时第一粗纱(22)在后牵伸区内受到的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于第二粗纱(23)在后牵伸区内受到的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第一粗纱(22)在前牵伸区内受到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小于第二粗纱(23)在前牵伸区内受到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也就是第一粗纱(22)和第二粗纱(23)受到的总的牵伸倍数相同,但受到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不同,从而实现第一粗纱(22)和第二粗纱(23)在牵伸系统内受到不同的牵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