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19100720081
申请人: 江苏师范大学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更新日期:2024-01-05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空气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混合容器(R3)、气体冷凝器、进气管道(JQG)、制冷制热器(ZLQ‑3),共同构成;

制冷容器(R1)具有隔离板(R1‑GLB),隔离板(R1‑GLB)将制冷容器(R1)隔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两部分,隔离板(R1‑GLB)下方具有连接孔(R1‑LJK),连接孔(R1‑LJK)使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通;

制冷容器(R1)中部分充斥冷水,制冷容器(R1)的冷水水面的高度低于隔离板(R1‑GLB)的顶端;

制冷容器(R1)还具有排污管(R1‑PWG)、排污阀(R1‑PWF),排污管(R1‑PWG)与第一容腔的底部相通,排污阀(R1‑PWF)位于排污管(R1‑PWG)上用于控制制冷容器(R1)底部沉积物的排放;

进气管道(JQG)穿透制冷容器(R1)的壁进入第一容腔的冷水中,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连接孔(R1‑LJK),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排污管(R1‑PWG);

加热容器(R2)内部分充斥热水;

混合容器(R3)内部具有搅拌器(JBQ),搅拌器(JBQ)依靠电机带动;

混合容器(R3)内具有第一分离阀(FLF1);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位于混合容器(R3)的底部,用于排放混合容器(R3)底部的水;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

水气分离阀(FLF)包含出水管(FLF‑CSG)、锥形腔(FLF‑ZXQ)、重球(FLF‑ZQ)、浮球(FLF‑FQ);

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以轴线竖直的方式安放,锥形腔(FLF‑ZXQ)的大端在上,锥形腔(FLF‑ZXQ)的小端在下;

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密度大于应用环境中的水;

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的密度小于应用环境中的水;

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下端与出水管(FLF‑CSG)的最高点相连;

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直径小于锥形腔(FLF‑ZXQ)的大端,重球(FLF‑ZQ)的直径大于锥形腔(FLF‑ZXQ)的小端;

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装置在锥形腔(FLF‑ZXQ)内;

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当水气分离阀(FLF)所在容腔的水将浮球(FLF‑FQ)浮起时重球(FLF‑ZQ)被浮球(FLF‑FQ)拉起,锥形腔(FLF‑ZXQ)的下端放开,水依次通过锥形腔(FLF‑ZXQ)的上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出水管(FLF‑CSG)排出,当水面高度降低重球(FLF‑ZQ)因为重力落在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不再排出水,由于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所以当水面下降到重球高度加线长时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所以气体无法被排出;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

制冷制热器(ZLQ‑3)的具有制热端和制冷端,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冷端与制冷容器(R1)相连用于冷却制冷容器(R1)内的冷水,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热端与制热容器(R1)相连用于加热加热容器(R2)内的热水;

制冷容器(R1)的顶部通过第一隔热管(GRG1)与混合容器(R3)的顶部相通,第一隔热管(GRG1)的管路上具有第一单向阀(DXF1),混合容器(R3)的气体无法逆流至制冷容器(R1);

加热容器(R2)的左侧水面以上的侧壁与混合容器(R3)的右侧的壁通过第二隔热管(GRG2)相通,第二隔热管(GRG2)的管路上具有第二单向阀(DXF2),防止混合容器(R3)的气体进入加热容器(R2);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通过第三隔热管(GRG3)与加热容器(R2)的水面以下相通,第三隔热管(GRG3)的管路上具有第三单向阀(DXF3)防止加热容器(R2)的液体从第三隔热管(GRG3)流出;

气体冷凝器,包括上腔(LNQ‑SQ)、下腔(LNQ‑XQ)、第一进气管(LNQ‑JG)、排气管(LNQ‑PQG)、热交换器、平衡气管(LNQ‑QG2)、第二分离阀(FLF2)、排水管(LNQ‑PSG)、排气泵(B2);

气体冷凝器中:上腔(LNQ‑SQ)充满冷却水用于冷却;

气体冷凝器中:下腔(LNQ‑XQ)的容腔未被水充满,留有气体空间,气体空间通过平衡气管(LNQ‑QG2)与大气相通,平衡气管(LNQ‑QG2)的最高点高于上腔(LNQ‑SQ)所通水的最高点;

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和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一样,也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

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二分离阀(FLF2)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管(LNQ‑HG)组成;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包含第一管(LNQ‑HG‑1)、第二管(LNQ‑HG‑2)、第三管(LNQ‑HG‑3)、第四管(LNQ‑HG‑4)、第五管(LNQ‑HG‑5)、第六管(LNQ‑HG‑6)、第七管(LNQ‑HG‑

7);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一管(LNQ‑HG‑1)以轴线水平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二管(LNQ‑HG‑2)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三管(LNQ‑HG‑3)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四管(LNQ‑HG‑4)以轴线水平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五管(LNQ‑HG‑5)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六管(LNQ‑HG‑6)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七管(LNQ‑HG‑7)以轴线水平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二管(LNQ‑HG‑2)的下端对外部具有开口;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六管(LNQ‑HG‑6)的下端对外部具有开口;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一管(LNQ‑HG‑1)的左端、第三管(LNQ‑HG‑3)的下端、第二管(LNQ‑HG‑2)的上端,三者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七管(LNQ‑HG‑7)的右端、第五管(LNQ‑HG‑5)的下端、第六管(LNQ‑HG‑6)的上端,三者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三管(LNQ‑HG‑3)的上端与第四管(LNQ‑HG‑4)的右端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五管(LNQ‑HG‑5)的上端与第四管(LNQ‑HG‑4)的左端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二管(LNQ‑HG‑2)上具有第二单向水阀(LNQ‑DXF2),保证第二管(LNQ‑HG‑2)的液体只能向下流不能向上流;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六管(LNQ‑HG‑6)上具有第一单向水阀(LNQ‑DXF1),保证第六管(LNQ‑HG‑6)的液体只能向下流不能向上流;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构成热交换器的组合方法是,将相邻的两个热交换管(LNQ‑HG)命名为左热交换管、右热交换管,则有左热交换管的第一管(LNQ‑HG‑1)与右热交换管的第七管(LNQ‑HG‑7)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中:热交换器的所有热交换管(LNQ‑HG)的第二管(LNQ‑HG‑2)的下端的开口和第六管(LNQ‑HG‑6)的下端的开口的水平位置低于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上端;

气体冷凝器中:热交换器的所有热交换管(LNQ‑HG)的第二管(LNQ‑HG‑2)的下端的开口和第六管(LNQ‑HG‑6)的下端在下腔(LNQ‑XQ)内;

气体冷凝器中:排气泵(B2)的入气口与最左边的热交换管(LNQ‑HG)的第七管(LNQ‑HG‑

7)相通,排气泵(B2)的出气口与排气管(LNQ‑PQG)的入气口相通,第一进气管(LNQ‑JG)与最右边的热交换管(LNQ‑HG)的第一管(LNQ‑HG‑1)相通,气体通过热交换器后冷却,气体中所包含的水微滴凝聚成水珠,水珠落入下腔(LNQ‑XQ)内,下腔(LNQ‑XQ)内水达到一定水位后,经过第二分离阀(FLF2)排出一部分并保留一部分,达到除去气体中所含的水成分;

混合容器(R3)与气体冷凝器的第一进气管(LNQ‑JG)相同;

气体冷凝器的上腔(LNQ‑SQ)通过第一冷凝交换水管(SG1)、第二冷凝交换水管(SG2)与制冷容器(R1)的第二容腔相通,第二冷凝交换水管(SG2)上具有循环泵(SG2)使气体冷凝器的上腔(LNQ‑SQ)中的冷却水与制冷容器(R1)内冷水循环;

气体冷凝器的排气泵(B2)启动,由于负压作用后进气管道(JQG)的气体进入制冷容器(R1)产生气泡,气泡和冷水接触降温,气体中的部分气体尘埃落在制冷容器(R1)的冷水中,气泡爆裂后,经过冷却的气体经过第一隔热管(GRG1),进入混合容器(R3);由于负压作用加热容器(R2)的热蒸汽进入混合容器(R3);由于搅拌器(JBQ)的搅拌,被冷却的气体与热蒸汽充分混合,被冷却的气体中含有的固体尘埃的温度较低构成雨滴核,热蒸汽接触雨滴核时温度降度附着在雨滴核上,又由于气体冷凝器的作用使得热蒸汽凝聚,形成更大的雨滴,雨滴在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落入气体冷凝器的下腔携带固体尘埃回到加热容器(R2)内;

加热容器(R2)的底部具有排污阀,用于排污;制冷容器(R1)为金属容器;制冷制热器(ZLQ‑3)的主要元件为半导体制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