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定量表征变形带对流体注采效率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及高孔隙性均质地层概念模型;
步骤二、设定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中所发育变形带的宽度、条数和渗透率;
步骤三、计算不同条数、不同渗透率条件下,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的平均渗透率;
步骤四、利用注采效率和相对应的母岩与变形带渗透率的比值,建立定量表征变形带对注采效率影响的标准图版,定量分析研究区断层破碎带中变形带在不同条数、不同渗透率时对注采效率产生的影响,或根据实测变形带渗透率数据在标准图版上投点进行验证及预测,从而评价变形带对注采效率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表征变形带对流体注采效率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的具体方法:a.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的建立:利用研究区岩心、野外露头或测井资料,明确高孔隙性断层带中破碎带的结构特征,变形带的发育情况,建立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实际需要或井位设计资料,在该模型中设定注水点和采出点位置,二者之间的水平距离L,设定此模型中未变形母岩的渗透率为k=1000mD;
b.高孔隙性均质地层概念模型的建立:在均质的高孔隙性地层中,无变形带的发育,建立高孔隙性均质地层概念模型,此模型为对比模型,为了分析地层无变形带时的渗透率;设定高孔隙性均质地层概念模型中注水点和采出点距离同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模型中一致,长为L,设定地层的渗透率为k=1000mD;由于无变形带的发育,线性单项流体在高孔隙性均质地层概念模型中的流动是连续的,因此,高孔隙性均质地层概念模型的渗透率K为设定的地层渗透率,即K=k=1000m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量表征变形带对流体注采效率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的具体方法:a.设定单条变形带的宽度和条数:利用地质资料中的岩心、野外露头,实际测量单条变形带的宽度w,单条变形带的宽度为1mm,当研究区内无实际岩心、野外露头资料时,将变形带宽度w设定为1mm;由于破碎带内不同位置变形带的数量不等,需模拟不同条数的变形带对注采效率的影响,因此,在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中设定不同的变形带条数i;
b.设定单条变形带的渗透率值:根据变形带同母岩相比的渗透率降低程度,即二者渗透率相差的数量级,由相差0个数量级开始,逐渐增大数量级,依次随机设定变形带的渗透率值kd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量表征变形带对流体注采效率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的具体方法:a.计算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平均渗透率:基于非均质模型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依次计算概念模型中,不同渗透率值的变形带在发育不同条数时,模型中注入点和采出点之间的平均渗透率Kf(z i,kdb),计算公式如下:b.计算高孔隙性断层带结构概念模型的注采效率:注采效率E用于表征高孔隙性破碎带中发育变形带时注采情况与均质地层注采情况的差异,注采效率E为平均渗透率Kfz(i,kdb)与均质模型渗透率K的比值,分别计算变形带在不同条数i及渗透率值kdb时,模型的注采效率E(i,kdb),注采效率E(i,kdb)计算公式如下:若地层中不发育变形带,为均质地层模型,模型渗透率等于设定的地层渗透率,此时注采效率等于E(0,kdb)=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量表征变形带对流体注采效率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的具体方法:基于均质模型中未变形母岩渗透率k与变形带渗透率kdb的比值与注采效率E(i,kdb)的关系,建立研究区不同条数、不同渗透率的变形带对注采效率影响的标准图版;标准图版建成后,在实际研究区中,对变形带和未变形母岩的渗透率值进行实测,并记录实际研究区破碎带中变形带发育条数,将未变形母岩和变形带渗透率的比值kdb/k及变形带条数i投点于标准图版中,定量判断该变形带对注采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