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被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同一气候区未污染河道的急流段、深潭段和河滩之间的面积、周长、长、宽和坡降的比例参数;
步骤2、根据步骤1采集的未污染河道的比例关系参数,等比例确定被污染河道的急流段、深潭段和河滩之间的面积、周长、长、宽和坡降参数,沿被污染河道中心线交替布置急流段和深潭段,在急流段和深潭段的两侧布置河滩;
步骤3、更改被污染河道主槽的横断面结构,使其满足行洪能力,并将被污染河道的硬质驳岸改造为生态型驳岸;
步骤4、在急流段底部设置石块,用于加剧水面翻滚波动,提升水体溶解氧含量;
步骤5、在深潭段的边沿或底部种植沉水植物固定河底;
步骤6、换填河滩基质,并种植挺水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至少分别采集9处急流段、深潭段和河滩的面积、周长、长、宽和坡降参数,然后对采集的对应参数进行平均值,对急流段、深潭段和河滩之间的面积、周长、长、宽和坡降的平均值进行比例计算,得到急流段、深潭段和河滩之间的面积、周长、长、宽和坡降的比例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被污染河道的主槽横断面结构为梯形或“U”状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生态型驳岸为连锁水工砌块护坡、绿化混凝土护坡或排水生态袋护坡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沉水植物为狐尾藻、金鱼藻、黑藻、苦草和水韭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河滩基质自上而下分为3层,分别为砾石层、土壤层与黏土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厚度为
5-10cm,土壤层厚度为20-40cm;黏土层的厚度为30±5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为渗透系数为0.025~0.35cm/h的黏土或壤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严重污染河道的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黄菖蒲、水生美人蕉和黄花鸢尾中的至少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