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地下水污染区域同一含水层深度打井,并在井中安装井管,其中每两口井为一组,每一组井中,其中一口井作为注水井,另外一口井作为抽水井,所述井管的顶端敞口、底端封闭,在所述井管的下端管壁上开设若干小孔;
S2,向所述注水井内悬挂放入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通过导线与设置在井外的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S3,启动电源向阳极板和阴极板通电,同时利用水泵持续抽取抽水井中的地下水注入到注水井中加强地下水流循环,注水井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在地下水流循环的作用下向含水层扩散促进化学/微生物作用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
当污染物以低氯代烃为主时好氧微生物利用率高,则直流稳压电源一直启动以连续方式运行,当污染物以高氯代烃为主时兼顾好氧共代谢与厌氧还原脱氯以间歇方式运行,间歇方式为直流稳压电源以启动一段时间再断开的方式循环操作,直流稳压电源启动和断开的时间按照1:2~1:20设置,断开电源时期需要持续运行恒流泵;
注水井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利用双井循环的水流流场同时扩散到含水层中,在靠近注水井的区域氧气被微生物消耗用于共代谢降解低氯代烃,同时含水层中的二价铁活化分子氧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氯代烃,而溶解氢得以保留扩散到更远的距离供厌氧微生物对高氯代烃还原脱氯,同时还原好氧区域产生的三价铁生成二价铁,还原之后的低氯代烃又被抽水井输送回注水井进一步氧化降解,同时还原生成的二价铁在注水井氧化再次降解氯代烃;
S4,待靠近注水井的好氧区域处的还原性物质消耗后反转注水井和抽水井,加强利用还原区的二价铁和有机质,强化抽水井附近偏厌氧区域的化学/微生物降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反转注水井和抽水井的过程为:将注水井中的阳极板和阴极板悬挂放入抽水井内,利用水泵持续抽取原注水井中的地下水到原抽水井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均选用钛涂层电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平行放置,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的间距为5~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流速的设置条件为:保证含水层水流从注水井到抽水井之间的停留时间为6小时~15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井和抽水井之间的间距为1~5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的直径为20~500mm,所述井管的直径为10~4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的长度均小于1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输出电流为0~50A,所述电源的输出电流的设置条件为:保证在水泵的设置流速下,注入的地下水中溶入饱和浓度为8~10mg/L的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