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进行时刻表协调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获取基础数据;
S2、确定多个时刻表协调备选方案;
S3、通过基础数据绘制车站环境中面向乘客的服务设施,进行车站环境建模,获取车站环境模型;
S4、通过车站环境模型和基础数据进行行人行为建模,获取行人行为模型;
S5、通过基础数据进行列车行为建模,获取列车行为模型;
S6、通过列车行为模型和行人行为模型进行智能体建模,获取列车智能体模型和行人智能体模型;
S7、通过车站环境模型、行人智能体模型和列车智能体模型进行统计建模,获取统计模型;
S8、通过统计模型获取多个时刻表协调备选方案的站台区域密度、平均候车时间和完成候车总人数,获取最优时刻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数据包括车站物理环境布局、客流数据、客运组织方案、列车开行方案、时刻表和列车容量;
所述服务设施包括进站闸机、出站闸机、售票机、人工票亭、安检和楼扶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分步骤:S3.1、通过车站物理环境布局绘制车站环境中面向乘客的服务区域;
S3.2、通过服务区域获取车站环境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分步骤:S4.1、通过车站环境模型和客运组织方案确定行人在车站的行为流程图;
S4.2、通过行人行为流程图获取行人行为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行为模型中行人行为包括进站行人行为、出站行人行为和换乘行人行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以下分步骤:S5.1、通过时刻表获取列车的运行时间和列车在站台的停留时间;
S5.2、通过列车容量获取列车容量;
S5.3、根据列车的运行时间、列车在站台的停留时间和列车容量获取列车行为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智能体模型包括安检模块、乘客选择楼扶梯模块和乘客选择候车区域模块,所述列车智能体模型包括时刻表模块和列车容量限制模块;
所述安检模块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有包乘客安检行为,有包乘客将行李放置在传送带并进行手检,另一部分为无包乘客安检行为,无包乘客直接进行手检后前往进站闸机;
所述乘客选择楼扶梯模块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乘客在车站的可选楼扶梯中根据已有行人数量和距离选择楼扶梯整体,另一部分为乘客根据已选扶梯中已有行人数决定选择扶梯或楼梯;
所述乘客选择候车区域模块中候车区域环境由进入线、离开线和矩形区域组成,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乘客根据候车区域人数选择候车区域,另一部分为乘客根据到候车区域的距离选择候车区域;
所述时刻表模型用于实现各个独立车站协同一体,通过时刻表将不同车站联系起来并对列车行为与行人行为进行控制;
所述列车容量限制模块用于计算一个车站的候车区域可进入列车的人数,可进入列车的人数由列车容量限制和列车已有人数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时刻表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模型输出数据为站台区域密度、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和完成候车总人数;所述站台区域密度通过车站环境模块中的乘客候车区域和行人智能模型获取;所述乘客平均候车时间通过行人智能体模型和列车智能体模型获取,所述完成候车总人数通过行人智能体模型和列车智能体模型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