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合成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溶剂混合,升温至110~130℃反应5~10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II);
所述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0.01~0.05:0.05~0.15;
所述金催化剂为AuLCl,其中:
所述溶剂为1,2‑二氯乙烷、甲苯、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
反应式如下:
式(I)或式(II)中,R为苯基、3‑甲基苯基、2‑萘基或4‑苯基苯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2: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的体积用量以起始物(I)的物质的量计为10~20mL/mmo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的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反应液中加入柱层析硅胶,减压蒸除溶剂,进行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与乙酸乙酯体积比3:1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收集含目标产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