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计计算模块:
1.1用户登录系统,获得权限后点击进入设计计算模块;
1 .2点击进入工程实例子模块,查询在本平台全寿命周期内已实现的装配式钢结构案例,作为项目资料参考;
1.3点击进入建筑设计子模块;
1.4点击进入结构设计子模块;
步骤2:预制加工模块:
2.1用户登录系统,获得权限之后点击进入预制加工模块;
2.2点击进入深化设计子模块;
2.3点击进入构件预制子模块,对三维模型进行构件拆分及归类,获得详细的构件加工信息,传输至工厂,由工厂整合生产资源制定好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上传至系统平台数据库中,完成之后退出此子模块;
2.4点击进入施工模拟子模块,根据已上传至系统平台的模型信息和构件加工信息,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再经过三维动画模拟施工流程,制定现场施工进度方案,并上传至系统平台,退出子模块;
2.5检查信息上传情况,预制加工信息管理结束,退出预制加工模块;
步骤3:施工管理模块:
3.1用户登录系统,获得权限后点击进入施工管理模块;
3.2运输构件工程车出厂,点击进入材料管理子模块;
3.3点击进入进度监管子模块;
3.4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点击进入施工质量检测子模块;
步骤4:维护管理模块:
4.1用户登录系统,获得权限之后点击进入维护管理模块;
4.2通过模块内的项目编号点击打开相应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模型的三维信息;
4.3若有新的定期维护信息需要更新,点击打开定期维护监测子模块,如果存在历史维护检测记录则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维护记录,与历史维护记录相关联,形成维护信息时间轴,记录完成结束,退出子模块;
4.4若有意外事故发生,点击打开现场事故处理子模块,调取相关建筑模型的各构件详细信息,定位构件位置属性数据,分析事故数据和事故构件,对应生成事故处理方案且确定问责对象;若没有此项信息,则跳过此步骤;
4.5点击进入工程加固维修子模块,对装配式钢结构结构体系信息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构件需要加固维修,若在定期维护检查记录中发现存在事故构件已不能满足承载需求,调取三维模型,定位该事故构件的位置信息并备注损坏情况,并在三维模型中以事故标记体的方式在模型中显示;将事故构件ID信息,三维坐标和损坏参数等级上传至管理系统分析之后或转到方案设计模块由多方协同制定构件维护方案生成构件加固维修方案供参考,完成之后返回步骤4.3记录加固信息;若没有构件需加固维修则跳过并退出此子模块;
4.6若需要对既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进行维护管理,点击打开既有建筑维护模块,导入通过外部扫描和检测得到的建筑三维模型信息,分析建筑数据,若需要执行维护监测信息记录,则跳转至步骤4.3;若需要意外事故处理方案规划,则跳转至步骤4.4;若有构件需要维修加固,则跳转至步骤4.5;操作执行完毕或退出此模块;
4.7检查维护管理模块本地是否还有维护信息未上传更新,如果有则以时间为序上传至BIM数据中心形成离散化数据,生成上传记录;如果没有,则维护管理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3中点击进入建筑设计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1.3.1进入项目信息选项,查询甲方已录入的本项目具体信息及需求;
1.3.2明确甲方需求后,进入建筑选型选项,在该平台进行建筑选型,包括对板、梁、柱等构件的选择;
1.3.3进入模型建立选项,根据所选的构件在系统中进行三维建筑建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1.4中点击进入结构设计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1.4.1进入场地勘测规划选项,结构设计师完成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勘测后,录入场地勘测数据信息,结合甲方需求和建筑设计模型,完成场地规划;
1.4.2进入结构形式选择选项,根据现场勘测数据和初期规划以及建筑设计施工图,在系统平台内的结构形式库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完成初步结构设计;
1.4.3进入结构分析计算选项,导入初步设计的装配式钢结构模型,在平台上进行结构受力分析,生成结构设计计算书;
完成设计计算模块中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之后,设计阶段的目标基本完成;管理平台从甲方、建筑、结构、施工进行统筹,为下一步的预制加工模块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2.2中点击进入深化设计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2.2.1在此子模块中用户可由项目编号查看在方案设计模块中得出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初步协同设计图纸,得到三维可视化的模型信息;
2.2.2根据已有的数据信息,用户再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设计——对各构件、节点、连接板等具体位置设计和纠错;信息处理完成整合之后,绘制出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相关构件加工详图,上传之后退出此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3.2中运输构件工程车出厂,点击进入材料管理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3.2.1进入构件运输规划选项,输入工厂给出的运输车辆编号,获取当前批次构件运输位置信息,预制构件验收管理人员可给予该批次运输车辆相关运输路线规划以及后续构件发货时间的建议;
3.2.2当该批次运输车辆到达施工现场,点击进入构件信息录入选项;用户通过自动化扫描技术获取当前运输批次构件的相关信息;
3.2.3在阅读完当前运输批次构件基本信息后,预制构件验收管理人员对当前运输批次预制构件进行质量验收检查;拍取相关构件照片后,将图片与扫描所得数据一同上传至系统平台;
3.2.4预制构件验收管理人员在根据已知当前运输批次构件信息后,点击进入材料堆放管理选项;
3.2.5若有已堆放的构件位置信息,点击读取并查看对应的构件其他属性信息;若无已堆放的构件位置信息,则跳过此步骤;
3.2.6规划当前批次施工材料堆放位置,在系统平台中记录当前运输批次构件材料堆放的位置信息;
3.2.7预制构件验收管理人员在接受下一批次构件时,回到步骤3.2.1进行物流监控、信息录入以及堆放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3.3中点击进入进度监管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3.3.1进入二维/三维信息模型导入选项,选择上传二维或三维信息模型导入;
3.3.2(a)若选择二维信息模型录入,则直接在该平台上传当前项目施工现场的进度照片,同时记录下时间信息,获得当前阶段进度监管ID;
3.3.2(b)若选择三维信息模型导入选项,则上传三维激光点云模型至系统平台,在BIM模型软件中完成三维模型重建,并记录下时间信息,获得当前阶段进度监管ID;
3.3.3在此阶段的进度信息录入结束后,退出信息模型导入选项界面;
3.3.4点击进入施工进度对比选项,输入当前阶段进度监管ID,创建此次进度监管档案ID,进入分析报告界面;在与施工模拟阶段绘制的施工进度安排表进行对比分析后,完成此次进度检测分析报告,系统自动上传存入平台数据库;
3.3 .5完成本次进度检测后,退出该子模块界面;待下一阶段进度检测,循环步骤
3.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3.4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点击进入施工质量检测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3.4.1进入施工检测的运行界面,并在界面中选择检测类型,开始此次施工质量检测;
3.4 .2点击进入结构垂直位移检测选项,导入外部软件生成的点云模型进入平台内嵌的BIM三维建模软件,在与设计模型进行拟合后,系统自动给出分析变形报告,并上传至平台数据库,退出选项界面;
3.4.3点击进入施工偏差检测选项,将经过预处理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以及原BIM设计模型一同导入进系统内嵌的检测软件中,系统自动生成对比后的色谱派偏差分析图及相关数据表,并上传至平台数据库,退出选项界面;
3.4.4完成本次施工质量检测后,退出施工质量检测子模块,待下一阶段的质量检测相关步骤回到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