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铜掺杂碳量子点作为探针在过氧化氢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将EDC、乙酸铜和水混合,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将所得溶液经水热反应,离心后收集产物,得到铜掺杂碳量子点;
其中,在进行水热反应前,溶液中还添加有抗坏血酸,其中,抗坏血酸与乙酸铜的摩尔比为0‑0.3:1;
所述应用的方法包括:
(1)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别与碳酸盐缓冲溶液、纯化的铜掺杂碳量子点溶液混合、定容,得到待测溶液;
(2)将纯化的铜掺杂碳量子点溶液和碳酸盐缓冲溶液混合、定容,得到空白待测溶液;
(3)分别测定各待测溶液和空白待测溶液的最大荧光强度;
(4)以待测溶液的最大荧光强度和空白待测溶液的最大荧光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过氧化氢的浓度为横坐标,建立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方程;
(5)测定待检测过氧化氢的最大荧光强度,然后根据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方程计算得到过氧化氢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在进行水热反应前,溶液中:乙酸铜的浓度为
0.06‑0.08mol/L,EDC的浓度为0.04‑0.07mol/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0.36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0‑220℃;
和/或,时间为4‑8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中,还包括对得到产物用透析袋透析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碳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04‑0.08mol/L,pH为8‑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在330‑6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最大荧光强度测定;
最大荧光强度在298‑308K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在测定最大荧光强度前,各待测溶液需静置20‑
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相对应1L的过氧化氢待测溶液或空白待测溶液,其中,铜掺杂碳量子点的用量为0.75‑1.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