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生产支化β‑1,3‑葡寡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化β‑1,3‑葡寡糖的聚合度不超过20 dp,所述方法为先将产支化β‑1,3‑葡聚糖的菌株以及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菌株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发酵,获得发酵液,然后从发酵液中提取获得支化β‑1,
3‑葡寡糖;
所述产支化β‑1,3‑葡聚糖的菌株为齐整小核菌或裂褶菌;
所述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菌株为哈茨木霉;
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有麸皮、玉米粉、花生粕、大豆蛋白和/或鱼蛋白胨;
当产支化β‑1,3‑葡聚糖的菌株为齐整小核菌时,所述方法为将产支化β‑1,3‑葡聚糖的齐整小核菌划线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于25 28°C的条件下培养3 4 d,得到齐整小核菌的~ ~
菌丝;挑取0.1 1 g齐整小核菌的菌丝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于28 30°C、200 220 rpm的条~ ~ ~
件下培养48 72 h,得到齐整小核菌的种子液;
~
将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哈茨木霉划线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于28 30°C的条件下~
培养3 4 d,得到哈茨木霉的孢子;刮取哈茨木霉的孢子,用生理盐水重悬成孢子液;将孢子~
6 8
液以2.5×10 1×10 CFU/mL的接种量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于28 30°C、200 220 rpm的条~ ~ ~
件下培养16 18 h,得到哈茨木霉的种子液;
~
将齐整小核菌的种子液按照占发酵培养基总体积3 7%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
于28 30°C、200 220 rpm的条件下培养24 72 h,得到齐整小核菌的培养液;将哈茨木霉的~ ~ ~
种子液按照占发酵培养基总体积2 5%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于28 30°C、200 220 ~ ~ ~
rpm的条件下培养16 18 h,得到哈茨木霉的培养液;将齐整小核菌的培养液以及哈茨木霉~
的培养液按照体积比1:1 1.5的比例进行混合,并且,在混合得到的培养液中补料麸皮,于~
28 30°C、200 220 rpm的条件下继续培养24 120 h,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进行提取,获得~ ~ ~
支化β‑1,3‑葡寡糖;
或者,当产支化β‑1,3‑葡聚糖的菌株为裂褶菌时,所述方法为将产支化β‑1,3‑葡聚糖的裂褶菌划线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于28 30°C的条件下培养5 7 d,得到裂褶菌的菌丝;挑~ ~
取0.1 1 g裂褶菌的菌丝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于28 30°C、170 200 rpm的条件下培养48~ ~ ~ ~
72 h,得到裂褶菌的种子液;
将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哈茨木霉划线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于28 30°C的条件下~
培养3 4 d,得到哈茨木霉的孢子;刮取哈茨木霉的孢子,用生理盐水重悬成孢子液;将孢子~ 6 8
液以2.5×10 1×10 CFU/mL的接种量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于28 30°C、200 220 rpm的条~ ~ ~
件下培养16 18 h,得到哈茨木霉的种子液;
~
将裂褶菌的种子液按照占发酵培养基总体积5 10%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于~
28 30°C、170 200 rpm的条件下培养24 72 h,得到裂褶菌的培养液;将哈茨木霉的种子液~ ~ ~
按照占发酵培养基总体积2 5%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于28 30°C、200 220 rpm的~ ~ ~
条件下培养16 18 h,得到哈茨木霉的培养液;将裂褶菌的培养液以及哈茨木霉的培养液按~
照体积比1:1 1.5的比例进行混合,并且,在混合得到的培养液中补料麸皮,于28 30°C、170~ ~
200 rpm的条件下继续培养72 120 h,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进行提取,获得支化β‑1,3‑葡~ ~
寡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支化β‑1,3‑葡寡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支化β‑
1,3‑葡聚糖的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为0.02 0.06 DCW g/mL。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支化β‑1,3‑葡寡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内切β‑
6 8
1,3‑葡聚糖酶的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为2.5×10 1×10 CFU/mL。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支化β‑1,3‑葡寡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内切β‑
6 8
1,3‑葡聚糖酶的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为2.5×10 1×10 CFU/mL。
~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生产支化β‑1,3‑葡寡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齐整小核菌的培养液以及哈茨木霉的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1.1;或者,所述裂褶菌的培养液以及哈茨木霉的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