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段节厚度编码的条形码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构建多段节纳米棒的过程中,每沉积一层聚合物膜时,控制基底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基底倾斜的角度不全为0°;
构建采用胶体晶体刻蚀法,构建过程为:首先采用旋涂法或滴涂法将不同的聚合物溶液在同一基底表面依次沉积成膜,控制上层采用的聚合物溶液中的溶剂不能溶解下层采用的聚合物溶液中的聚合物,然后在多层聚合物膜表面组装聚苯乙烯微球或二氧化硅微球,最后利用苯乙烯微球或刻蚀后的二氧化硅微球为掩板刻蚀下面的多层聚合物膜制得多段节纳米棒阵列后释放,制得多段节纳米棒,其中,所述刻蚀是指将紧密堆积的二氧化硅微球刻蚀成非紧密堆积的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苯乙烯微球或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直径为300nm~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一种段节厚度编码的条形码纳米棒,其特征是:为包含两个以上段节且至少一个段节的厚度不均匀的多段节纳米棒,不均匀即沿与多段节纳米棒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递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段节厚度编码的条形码纳米棒,其特征在于,厚度递变的段节的厚度递变方向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段节厚度编码的条形码纳米棒,其特征在于,各段节的材质选自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对二甲苯、光刻胶、光敏树脂、聚偏氟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基亚胺、壳聚糖、海藻酸、透明质酸、明胶、胶原、聚L‑赖氨酸、聚L‑谷胺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乙烯聚合物、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聚丙三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N‑正丙基丙烯酰胺)、聚(N‑环丙基丙烯酰胺)、聚(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N‑乙基丙烯酰胺)、聚(N‑(L)‑(1‑羟甲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4‑乙烯吡啶)、聚[N‑(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吡咯烷酮]、聚[N‑(3‑丙烯酰氧丙基)吡咯烷酮]、聚[N‑(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吡咯烷酮]、聚[N‑(2‑丙烯酰氧丙基)吡咯烷酮]和聚[N‑(1‑甲基‑2‑丙烯酰氧乙基)吡咯烷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