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动车用行李架,包括:固定架(1)、置物体(3)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架(1)和置物体(3)的加强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体(3)包括:置物板(2),设置在所述置物体(3)上端面,为栅格状;所述置物板(2)为弧形;所述置物板(2)靠近所述固定架(1)的一端低于所述置物板(2)远离所述固定架(1)的一端;
行李提升装置(5),设置在所述置物体(3)内,用于将放置在所述置物板(2)上的行李提升至水平;
其中,所述行李提升装置(5)包括:若干个推物块(5-3)、设置轴(5-2)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竖直移动机构(5-1);
若干个所述推物块(5-3)均匀设置在所述设置轴(5-2)上;所述竖直移动机构(5-1)与所述置物体(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设置轴(5-2)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移动机构(5-1)上;
所述推物块(5-3)与所述置物板(2)的栅格交错设置;
所述推物块(5-3)的宽度小于所述置物板(2)的栅格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5-1)包括:固定体(5-11)、丝杆(5-12)、电机(5-14)和移动座(5-13);
所述固定体(5-11)和所述电机(5-14)都与所述置物体(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丝杆(5-12)一端与所述电机(5-14)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体(5-11)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座(5-13)设置在所述丝杆(5-12)上,所述电机(5-14)带动所述丝杆(5-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移动座(5-13)在所述丝杆(5-12)上上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置物体(3)远离所述固定架(1)的一侧设置有行李绑缚装置(6),用于对行李进行绑缚,防止行李从置物板(2)上滑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绑缚装置(6)包括:回卷轴(6-3),设置在所述置物体(3)内下部;
卡接头(6-1),设置在所述置物体(3)远离所述固定架(1)一侧的凹槽内;所述卡接头(6-1)与所述凹槽大小相适应;
绑缚带(6-2),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回卷轴(6-3)上,另一端与所述卡接头(6-1)固定连接;所述置物体(3)内设有可供所述绑缚带(6-2)通过的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6-1)包括:壳体,
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第一凹槽(6-14)、第二凹槽(6-17)、第一卡扣体(6-11)、第二卡扣体(6-13)、第一弹簧(6-15)、第二弹簧(6-18)和连接体(6-12);
所述第一凹槽(6-14)和所述第二凹槽(6-17)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凹槽(6-14)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绑缚带(6-2)的一端;所述第二凹槽(6-17)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绑缚带(6-2)的一端;
所述第一卡扣体(6-11)和所述第一弹簧(6-15)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6-14)内,所述第一卡扣体(6-11)为T型,所述第一弹簧(6-15)套设在所述第一卡扣体(6-11)一端;所述第一弹簧(6-15)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14)底部连接;
所述第二卡扣体(6-13)和所述第二弹簧(6-18)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6-17)内,所述第二弹簧(6-18)位于所述第二卡扣体(6-13)和所述第二凹槽(6-17)之间;所述第二卡扣体(6-13)突出所述壳体表面;
所述第一凹槽(6-14)和所述第二凹槽(6-17)之间还设置有连通腔(6-16);所述连接体(6-12)设置在所述连通腔(6-16)内;所述连接体(6-12)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体(6-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体(6-12)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行李提升装置(5)表面,用于检测行李提升装置(5)接触行李时的压力值;
控制器(8),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连接,设置在所述置物体(3)内;
指示装置(9),与所述控制器(8)连接,设置在所述置物体(3)远离所述固定架(1)的一侧或所述置物体(3)下端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车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装置(9)包括:指示灯、蜂鸣器和扬声器中一种或多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