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通换风矿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空区(1)、与采空区(1)连接的工作巷道(4)、与工作巷道(4)连通的人行巷道(20)、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通风管路(3)、设置在通风管路(3)中的通风阀门(2)、以及下端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上排管道(5);
在采空区(1)中的培养柜(6),在培养柜(6)中从下到上设置有隔层架(8),隔层架(8)将培养柜(6)内腔分层形成S弯通道(7),在隔层架(8)放置有上端带有菌种通透孔(16)的培养箱体(15);
在培养柜(6)背面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15)外推的室输出托(9);
通风阀门(2)为单向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换风矿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培养柜(6)中设置有空气净化的净化器(10)、用于给培养箱体(15)输送营养液或加入菌种的营养液管/菌种管(11)、以及摄像头/检测器/温控器(12);
营养液管/菌种管(11)输出端设置有中心管(13),中心管(13)下端连接有阿基米德螺旋线滴管(14)的中心处,在阿基米德螺旋线滴管(14)下端设置有用于给培养箱体(15)输送营养液或加入菌种的滴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换风矿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采空区(1)与工作巷道(4)之间以及在工作巷道(4)与人行巷道(20)之间设置有安全自锁装置;
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活动设置的安全挡板(17)、以及设置在安全挡板(17)正面的安全减阻密封头(19);
当在采空区(1)与工作巷道(4)之间,安全挡板(17)背面朝向采空区(1),当采空区(1)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17)推送并密封隔断工作巷道(4);
当在工作巷道(4)与人行巷道(20)之间,安全挡板(17)背面朝向工作巷道(4),当工作巷道(4)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17)推送并密封隔断人行巷道(20);
安全挡板(17)通过安全铰接轴/安全导轨(18)活动安装;
当采用安全铰接轴时,安全挡板(17)通过保险绳倾斜悬挂在上,发生爆炸后产生压强推送安全挡板(17)拉断保险绳后,向下摆动进行密封隔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换风矿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培养箱体(15)所培养的菌种为食用菌、厌氧菌或好氧菌;
在采空区(1)或培养柜(6)下端连接有鼓风机(21),鼓风机(21)下端连接有氧气吸收器(22)/氧气含量检测器,在氧气吸收器(22)/氧气含量检测器下端连接有地热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3),热交换器(23)连接有循环泵,在循环泵出口与采空区(1)或培养柜(6)之间连接有锥形排气管(24);
在通风管路(3)中设置有二次增压泵/送风机(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换风矿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中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应急支护设备;
当应急支护设备在采空区(1)时,应急支护设备包括应急底座(26)、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导向支杆(28)、设置在应急导向支杆(28)上端的应急限位块(29)、设置在应急限位块(29)与应急支撑顶架(27)之间的应急限位弹簧(30)、设置在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的应急活动V顶槽座(31)、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且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对应的应急固定V底槽座(32)、设置在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之间的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端V型头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下端V槽咬合的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设置在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且骑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的应急上导向半弧槽(34)、下端V型头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上端V槽咬合且上端V槽与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V型头咬合的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设置在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上端且托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下端的应急下导向半弧槽(36)、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且位于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和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两侧的应急驱动轴肩(37)、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的应急有杆腔(39)、设置在应急有杆腔(39)上的应急排气阀(40)、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无杆腔与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活塞之间的应急水平弹簧、设置在应急排气阀(40)一侧的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上且用于在伸出或缩回打开应急排气阀(40)的应急差动顶针(43)、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中的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以及设置在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大端活塞与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缸体之间的应急差动弹簧(42);
应急差动顶针(43)末端与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小端活塞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换风矿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上部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救援预制管(46);
当发生矿难后,在救援预制管(46)中放置有救援舱(47),救援预制管(46)上方设置有救援卷扬机(45),救援舱(47)通过救援绳(48)与救援卷扬机(45)连接,在救援舱(47)四周设置有与救援预制管(46)内部滚动接触的救援支撑轮(49);
在救援预制管(46)底部设置有救援底座(50),在救援预制管(46)与救援底座(50)之间设置有救援支架(51),在救援支架(51)之间设置有供人通过进入救援舱(47)的救援进口(52)。
7.一种通换风矿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中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应急支护设备;
当应急支护设备在采空区(1)时,应急支护设备包括应急底座(26)、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导向支杆(28)、设置在应急导向支杆(28)上端的应急限位块(29)、设置在应急限位块(29)与应急支撑顶架(27)之间的应急限位弹簧(30)、设置在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的应急活动V顶槽座(31)、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且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对应的应急固定V底槽座(32)、设置在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之间的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端V型头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下端V槽咬合的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设置在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且骑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的应急上导向半弧槽(34)、下端V型头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上端V槽咬合且上端V槽与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V型头咬合的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设置在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上端且托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下端的应急下导向半弧槽(36)、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且位于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和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两侧的应急驱动轴肩(37)、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的应急有杆腔(39)、设置在应急有杆腔(39)上的应急排气阀(40)、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无杆腔与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活塞之间的应急水平弹簧、设置在应急排气阀(40)一侧的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上且用于在伸出或缩回打开应急排气阀(40)的应急差动顶针(43)、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中的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以及设置在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大端活塞与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缸体之间的应急差动弹簧(42);
应急差动顶针(43)末端与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小端活塞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