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指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人数计数模块、信号传输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与指引模块;
所述车厢人数计数模块用于统计一辆列车各车厢内的人数,并将统计得到的各车厢内人数信息通过信号传输模块传输至控制模块;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传输的各车厢内人数信息,结合各班次列车各车厢在一站台的历史实际下车人数,从而对各班次列车各车厢在一站台的下车人数进行预测;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车厢人数计数模块传输的各车厢内人数信息以及数据分析模块上传的各车厢在一站台的下车人数预测信息,并根据车厢人数计数模块与数据分析模块上传信息控制指引模块进行工作;
所述指引模块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对进入候车室的待乘车乘客进行指引,使待乘车乘客前往人数较少的候车区进行候车。
2.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指引系统对进入候车室的待乘车乘客进行指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候车室的空间沿中线分割形成两个部分,分别作为对应站台上两个行驶方向上列车的候车空间,然后再将每一个候车空间按照列车停车时车厢位置划分标记为A1、A2、......、An共n个候车区,其中n为列车的乘客车厢数量;
步骤二,列车自上一站台启动时,将列车中各车厢的人数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各车厢人数标记为a1、a2、......、an,其中n为列车的乘客车厢数量;
步骤三,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各节车厢在下一站台历史下车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并预测各节车厢在下一站台下车的人数,各车厢预计下车人数标记为b1、b2、......、bn;
步骤四,列车在到达下一站台时,各车厢预计剩余人数标记为R1、R2、......、Rn,其中n为列车的乘客车厢数量,其中,Ri=ai-bi,其中1≤i≤n,i为整数;根据各车厢预计剩余人数R1、R2、......、Rn的具体大小,将乘客引导至人数较小的车厢所对应的候车区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列车中各车厢的人数信息通过车厢人数计数模块统计的方法为:S2.1、以一节车厢作为一个计数对象,统计通过安全门进入以及离开一节车厢的乘客人数;
在列车车厢的安全门上方设置有监控摄像头,在列车车厢的屏蔽门与安全门均打开时至列车车厢的屏蔽门与安全门均关闭这一时间段之间,车厢人数计数模块每隔预设时间T1读取监控摄像头上传的监控视频信息的视频帧图像,从而得到2j张的视频帧图像,其中j≥
2;
在对两张画面进行比对时,以视频监控区域中预设的固定位置的物体作为参考,对各视频帧画面中该物体的角点进行读取,以该物体的至少两个角点建立平面坐标系;对视频帧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识别,是否为同一人物通过对物体的形状、颜色与颜色分布来判断,将所读取的2j张视频帧图像进行叠加,从而得到该人物在监控摄像头监控区域内的运动轨迹,从而得到进入以及离开对应列车车厢的乘客人数;
S2.2、在两个相邻列车车厢的连接处的上方设置监控摄像头,该监控摄像头用于监测两个相邻列车车厢的连接处的空间,车厢人数计数模块每隔预设时间T1读取监控摄像头上传的监控视频信息的视频帧图像,从而得到2j张的视频帧图像,其中j≥2;
在对两张画面进行比对时,以视频监控区域中预设的固定位置的物体作为参考,对各视频帧画面中该物体的角点进行读取,以该物体的至少两个角点建立平面坐标系;对视频帧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识别,是否为同一物体通过对人物的形状、颜色与颜色分布来判断,将所读取的2j张视频帧图像进行叠加,从而得到该人物在监控摄像头监控区域内的运动轨迹;
自某一人物进入两相邻车厢之间的监控摄像头监控区域时开始计时:
①、若在预设时间T2内,该人物始终处于该监控区域内,在人数计数时将该人物纳入其进入该监控区域前所处的车厢中;
②、若在预设时间T2内,该人物仅在一个监控摄像头监控区域中至少穿行一次,在人数计数时将该人物纳入其穿行后所处车厢中;
③、若在预设时间T2内,该人物在多个监控摄像头监控区域中穿行多次,在人数计数时将该人物纳入其最后一次穿行后所处车厢中;
S2.3、根据步骤S2.1与步骤S2.2中的统计结果,得到各节车厢内的人数,在列车自一站台启动时,将列车中各车厢的人数信息通过信号传输模块传输至控制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对各节车厢内在下一站台下车的历史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为:S3.1、通过车厢人数计数模块记录某一班次列车在到达某一站台后,各车厢内的实际下车人数Q11、Q12、......、Q1n,标记列车到达该站台时各车厢内的实际人数为X11、X12、......、X1n,从而得到在该站台的各车厢下客比例为B11、B12、......、B1n,其中n为列车的乘客车厢数量,B1i=Q1i/X1i,其中1≤i≤n,i为整数;
S3.2、连续z天记录该班次列车在该站台的各车厢实际下客比例,其中z≥2,第z天各车厢内的实际下客比例Bz1、Bz2、......、Bzn,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到该班次列车各车厢在该站台的下客比例的中值B1、B2、......、Bn,在第z+1天时,继续统计计算该班次列车各车厢在该站台的实际下客比例B(z+1)1、B(z+1)2、......、B(z+1)n,将第z+1天该班次列车各车厢在该站台的实际下客比例B(z+1)i与各节车厢所对应的中值Bi进行比较,当值小于预设值q时,以该实际下客比例替换之前的z次记录中时间最久的实际下客比例数据,重新更新得到该班次列车各车厢在该站台的下客比例平均值B1、B2、......、Bn,当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q时,延用Bi,其中1≤i≤n,i为整数;
S3.3、依据S3.1和S3.2方法,统计轨道交通线路上各个站台各个班次的各节车厢历史下车人数;
S3.4、根据当前各节车厢中的实际人数a1、a2、......、an与各车厢在该站台对应班次的下客比例中值B1、B2、......、Bn,以b=a*B,计算得到在到达站台后,各车厢内预计下车人数为b1、b2、......、bn。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在对预计下车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时,将工作日与休息日分开进行统计,即在连续z天记录任一班次列车各车厢在某一站台的实际下车人数时,以工作日作为一个连续的周期进行统计,以休息日作为另一个连续的周期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