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
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基础数据;
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基础数据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优化;
获取优化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包括: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和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包括:根据基础数据获取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要素数据;
将获取的资源环境要素数据输入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中,输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
将输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与预警值进行比较,若输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超过预警值,则发出预警提示,否则,无需预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其中,Dzi表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n表示资源环境要素的总数量;wi第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权重;Hi表示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值占总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的比重;xi表示第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包括:沿城市行政区的边界将建设用地划分为多个评价区域;
根据将单个评价区域的限制性影响因素数据和利于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因素数据计算单个评价区域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评价区域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Zshi表示单个评价区域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表示累乘运算;Fj表示第j个利于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值;m表示利于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因素的总数;qk表示第k个限制性影响因素的权重,fk表示第k个限制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评分值;K表示限制性影响因素的总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适宜开发用地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数据计算建设用地开发程度;
建设用地开发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M表示建设用地开发程度;C表示现状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分值;S表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Zg表示第g个适宜开发用地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G表示适宜开发用地的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建设用地开发程度和规划的建设用地目标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开发建设用地;若建设用地开发程度未达到建设用地目标值,则继续对该适宜开发的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否则,无需继续开发。
9.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选取模块,用于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
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基础数据;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评价结果、基础数据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优化;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优化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评价模块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模块,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
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块,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