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建立校内科研人员信息数据库以及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数据库;其中,所述校内科研人员信息数据库包括校内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校内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数据库以及校内科研人员纵向科研项目数据库;
所述校内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校内科研人员姓名、年龄、最高学历、职称、所学专业、毕业院校、联系电话以及联系邮箱;
所述校内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数据库包括校内科研人员姓名以及对应所述校内科研人员姓名名下的科研成果,所述科研成果包括已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已授权专利、已出版且与其专业相关的著作以及校内科研人员获得的且与其专业相关的各种奖项;
所述校内科研人员纵向科研项目数据库包括校内科研人员姓名以及对应所述校内科研人员名下的纵向科研项目子数据库,所述纵向科研项目子数据库包括曾经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正在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曾经参与的纵向科研项目以及正在参与的纵向科研项目;
所述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数据库包括人事关系隶属于高校的辅导专家姓名、年龄、最高学历、职称、所学专业、毕业院校、联系电话、联系邮箱、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最高级别、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最高经费数额、曾主持最高级别纵向项目的研究期限以及最擅长辅导的纵向项目级别,所述纵向项目级别为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项目或者市厅级项目;
步骤2,利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分别提取各校内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素质参数集合以及各校内科研人员以往申报纵向项目时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数值,且对每个科研能力素质参数集合内的科研能力素质统一赋予对应的权值因子,形成包含全校所有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的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库;
其中,校内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素质参数集合包括该科研人员所处的年龄段、最高学历、职称、最高学历毕业院校级别、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总数量、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最高级别以及已成功结项比例值,所述已成功结项比例值为已成功结项的纵向项目总数量占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比例值;
针对科研人员所处年龄段的权值因子标记为ψ
对每个科研能力素质参数集合内的各科研能力素质分别赋值如下:
其中,α
步骤3,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各科研人员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数值增添至所述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库内,形成更新后的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库;其中,在更新后的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库内,科研人员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与该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一一对应;
步骤4,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按照科研人员数量将所述更新后的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库分成三个子数据库,将该三个子数据库分别作为拟合用子数据库、验证用子数据库和测试用子数据库;其中,拟合用子数据库、验证用子数据库和测试用子数据库中的科研人员数量比为5:3:2;
步骤5,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利用拟合用子数据库中的各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分别对应拟合出科研人员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与该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到多个拟合关系模型;
步骤6,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利用验证用子数据库中的各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分别对所得各拟合关系模型做验证调整,选取出拟合度为100%的拟合关系模型作为测试用关系模型;
步骤7,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测试用子数据库中的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数据输入至所述测试用关系模型,且在该测试用关系模型输出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与测试用子数据库中该科研人员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一致时,将该测试用关系模型作为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预测模型,转入步骤8;否则,转入步骤6;
步骤8,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建立该高校承担的纵向项目立项数据库;其中,所述纵向项目立项数据库至少包括立项项目名称、项目下达单位信息、项目申报单位信息、项目申请人信息、项目负责人信息、项目组成员信息、项目所属级别、项目资助经费总额、项目研究期限、项目起始日期、项目中期检查日期以及项目结题检查日期;
步骤9,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与各级纵向项目下达单位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纵向项目下达单位为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10,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获取各级纵向项目下达单位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提取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中的项目申报指南内容信息及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附件;
步骤1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按照预设的项目申报通知关键信息列表,依次获取所述项目申报指南内容信息中的项目申报通知关键信息数据列表;其中,所述预设的项目申报通知关键信息列表包括项目申报单位条件信息、项目申请人条件信息、项目申报选题范围信息、项目级别、项目对应的资助经费、项目研究期限、项目申报起始日期、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以及该项目申报通知下达单位所对应的咨询联系方式;
步骤12,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判断自身的高校条件满足所述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项目申报单位条件信息时,转入步骤13;否则,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暂存至本地存储器;
步骤13,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以项目申报通知关键信息数据列表内的各项内容作为比对标准,将其分别与该高校的所述校内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的信息做比对判断:当校内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存在有科研人员基本信息完全满足所述项目申报通知关键信息数据列表内的项目申请人条件信息时,该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该科研人员标记为匹配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待推荐申报人员,并筛选得到位于所述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数据库中且与该待推荐申报人员相匹配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信息且将筛选到的该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作为纵向项目申报辅导推荐专家,然后转入步骤14;否则,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在其校内的科研处官方网站以通知形式转发;
步骤14,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所述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以及对应的纵向项目申报辅导推荐专家的信息以邮件形式转发至待推荐申报人员的联系邮箱,且在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之前按照预设频率向待推荐申报人员的联系邮箱重复发送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以及距离该项目申报截止日期的剩余天数;
步骤15,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接收、登记校内各科研人员的最新立项纵向项目信息;其中,所述最新立项纵向项目信息包括立项项目名称、项目下达单位信息、项目申报单位信息、项目申请人信息、项目负责人信息、项目组成员信息、项目所属级别、项目资助经费总额、项目研究期限、项目起始日期、项目中期检查日期以及项目结题检查日期;
步骤16,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与高校财务系统的数据连接,且在该高校财务系统确认接收到任一纵向科研项目的经费时,由该高校财务系统将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到账的通知信息发送给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步骤17,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高校财务系统发送来的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到账的通知信息发送至该该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邮箱,且由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启动针对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的进度信息跟踪,并在接收和存储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提交经费支出预算计划后,将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所对应的经费支出预算计划发送给该高校财务系统存档备份;
步骤18,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对归属于经费到账的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名下的科研成果进行在研科研成果登记备案,且将针对登记备案的科研成果信息发送给该高校财务系统核对经费支出;
步骤19,高校财务系统根据登记备案的在研科研成果信息做出经费支出核对:
当高校财务系统判断存在有与该科研成果相对应的经费支出且该经费支出没有超出该科研成果所属科研项目所列的经费支出预算计划时,该高校财务系统发送该科研成果的经费支出核对无误的反馈信息给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转入步骤20;否则,该高校财务系统发送该科研成果的经费支出异常的反馈提示信息给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由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对异常的该科研成果信息做经费支出异常标记;
步骤20,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发送时间节点提示至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的联系邮箱;其中,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在距离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所对应的项目中期检查日期以及项目结题检查日期之前的两个月发送纵向项目时间节点提示通知信息至该任一纵向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的联系邮箱;所述纵向项目时间节点提示通知信息包括项目中期检查日期、项目中期检查所需准备材料清单、项目结题检查日期以及项目结题检查所需准备材料清单;
步骤2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形成距离项目结题日期在一个月以内的纵向科研项目清单列表,接收针对各纵向科研项目发送来的电子形式的项目结题材料,形成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数据库;其中,所述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数据库包括多个以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名称命名的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文件夹,所述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文件夹内包含有针对该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所对应的已提交结题材料;
步骤22,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是否建议结题的结论对应地登记各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的结题结论,将已经得到结题结论的待结题纵向科研项目归入到对应校内科研人员名下的纵向科研项目子数据库,再以当前该校内科研人员名下的纵向科研项目子数据库作为对应该校内科研人员的最新纵向科研项目子数据库;
步骤23,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接收到针对任一校内科研人员发送来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预测请求时,该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提取该任一校内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将提取的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素质权值因子输入到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预测模型中,得到该任一校内科研人员的纵向项目申报成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按照如下步骤S1~S7的方式筛选得到与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相匹配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步骤S1,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提取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申报选题范围信息、项目级别、项目对应的资助经费和项目研究期限;其中,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级别标记为N,国家级项目级别N=6,省部级项目级别N=3,市厅级项目级别N=1;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的该项目对应的资助经费数额标记为M,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的该项目研究期限所对应的天数标记为D;
步骤S2,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根据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级别、项目对应的资助经费以及项目研究期限,得到该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申报辅导难度指数;其中,该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申报辅导难度指数标记为Ω:步骤S3,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在所述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数据库中分别对应提取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的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最高级别、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最高经费数额以及曾主持最高级别纵向项目的研究期限,得到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针对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项目的项目申报辅导能力指数;其中,所述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数据库内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总数量标记为X,第x个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曾主持纵向项目的最高级别标记为N步骤S4,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根据所得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的项目申报辅导能力指数与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申报辅导难度指数,得到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与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之间的申报辅导匹配系数;其中,第x个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与待推荐申报人员的项目之间的申报辅导匹配系数标记为δ步骤S5,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预设申报辅导匹配系数阈值,且分别得到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所对应申报辅导匹配系数与该预设申报辅导匹配系数阈值之间的申报辅导匹配差值;其中,所述预设申报辅导匹配系数阈值标记为δ△δ
步骤S6,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根据所得各申报辅导匹配差值,得到与预设的目标差值之间具有最小差值的申报辅导匹配差值,将该具有最小差值的申报辅导匹配差值对应的所述申报辅导匹配差值作为优选申报辅导匹配差值,查找得到与该优选申报辅导匹配差值相对应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
步骤S7,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查找到的该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作为筛选得到的与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相匹配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当查找到与所述优选申报辅导匹配差值相对应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时,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查找的当前所有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均作为筛选得到的与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相匹配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当查找到与所述优选申报辅导匹配差值相对应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时,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查找的当前所有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中与该待推荐申报人员的专业完全相同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作为筛选得到的与所述待推荐申报人员相匹配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按照第一预设接入频率接收高校人事处管理系统发送来的已离职离休人员信息,并将作为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的已离职离休人员从所述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数据库中删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按照第二预设接入频率接收该高校人事处管理系统发送来的新引进人员信息,并将符合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要求的新引进人员作为备选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且将备选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添加到原有的纵向项目申报校内辅导专家数据库中;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接入频率与所述第二预设接入频率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接入频率与所述第二预设接入频率均为365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的预设频率为24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申报辅导匹配系数阈值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统计所述校内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各校内科研人员在近一年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正在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得到含有各校内科研人员的年度科研工作量数据;
所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将各校内科研人员的年度科研工作量数据发送给该高校人事处管理系统做绩效工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