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吸附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泥页岩样品和页岩油化合物组分,并将所述页岩油化合物组分加载至高岭石孔隙中,得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
对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
根据所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和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的表面积确定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
根据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个数和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表面积确定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
将所述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与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的乘积确定为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吸附油量;
其中,
所述对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具体包括:
对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进行能量最小化及驰豫处理;
对驰豫处理后的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以预设温度压强条件在NPT系综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和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的表面积确定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具体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c=(cada‑a+cads‑a)/2式中,c表示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Cada‑a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Cads‑a表示硅氧四面体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mada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吸附质量,mads表示硅氧四面体表面吸附质量,Aada表示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中铝氧八面体表面的表面积;Aads表示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中硅氧四面体表面的表面积,smodel表示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截面积,ρoil表示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L1表示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的起始位置,L2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吸附层的截止位置,L3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吸附相与游离相分开的位置,L4表示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的截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吸附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个数和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表面积确定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具体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其中,
SMn=NMDn·sMDn
式中,SM表示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n表示泥页岩样品孔径分段统计个数,SMn为第n段孔径比表面积,NMDn表示1g泥页岩中第n段孔径内孔隙个数,sMDn表示单个直径为Dn的孔隙的表面积,VMn表示第n段孔径内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体积,vMDn表示直径为Dn的单个孔隙体积,Vshale为1g泥页岩样品的体积,φ表示泥页岩样品的孔隙度,TOC表示总有机碳含量,Vφ表示单位质量有机碳中有机孔隙体积,Pn表示第n段孔径在核磁共振孔径分布上的比例,FMn表示泥页岩样品无机矿物孔隙在第n段孔径的比例,Dn表示第n段孔隙的截止直径,Dn‑1表示第n段孔隙的起始直径,PNMR表示基于核磁共振实验的孔径分布比例,Pkn表示第n段有机孔径在扫描电镜孔径分布上的比例,Pmn表示第n段无机孔径在扫描电镜孔径分布上的比例,PkSEM表示由扫描电镜实验得到的有机孔隙孔径分布,PmSEM表示扫描电镜实验得到的无机孔隙孔径分布。
3.一种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游离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泥页岩样品和页岩油化合物组分,并将所述页岩油化合物组分加载至高岭石孔隙中,得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
对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
根据所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和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的表面积确定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
根据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个数和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表面积确定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
将所述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与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的乘积确定为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吸附油量;
获取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量;
将所述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量与所述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吸附油量的差值确定为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游离油量;
其中,
所述对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具体包括:
对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进行能量最小化及驰豫处理;
对驰豫处理后的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以预设温度压强条件在NPT系综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和所述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的表面积确定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具体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c=(cada‑a+cads‑a)/2式中,c表示高岭石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Cada‑a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Cads‑a表示硅氧四面体表面单位面积吸附油能力,mada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吸附质量,mads表示硅氧四面体表面吸附质量,Aada表示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中铝氧八面体表面的表面积;Aads表示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中硅氧四面体表面的表面积,smodel表示高岭石孔隙‑页岩油模型截面积,ρoil表示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L1表示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的起始位置,L2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吸附层的截止位置,L3表示铝氧八面体表面吸附相与游离相分开的位置,L4表示高岭石孔隙内页岩油密度曲线的截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页岩无机矿物赋存油中游离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个数和所述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的表面积确定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具体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其中,
SMn=NMDn·sMDn
式中,SM表示泥页岩样品中无机矿物比表面积,n表示泥页岩样品孔径分段统计个数,SMn为第n段孔径比表面积,NMDn表示1g泥页岩中第n段孔径内孔隙个数,sMDn表示单个直径为Dn的孔隙的表面积,VMn表示第n段孔径内泥页岩样品中无机孔隙体积,vMDn表示直径为Dn的单个孔隙体积,Vshale为1g泥页岩样品的体积,φ表示泥页岩样品的孔隙度,TOC表示总有机碳含量,Vφ表示单位质量有机碳中有机孔隙体积,Pn表示第n段孔径在核磁共振孔径分布上的比例,FMn表示泥页岩样品无机矿物孔隙在第n段孔径的比例,Dn表示第n段孔隙的截止直径,Dn‑1表示第n段孔隙的起始直径,PNMR表示基于核磁共振实验的孔径分布比例,Pkn表示第n段有机孔径在扫描电镜孔径分布上的比例,Pmn表示第n段无机孔径在扫描电镜孔径分布上的比例,PkSEM表示由扫描电镜实验得到的有机孔隙孔径分布,PmSEM表示扫描电镜实验得到的无机孔隙孔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