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真三轴实验盒、注浆系统(6)、出浆系统(7)和数据收集系统(8),真三轴实验盒包括紧贴岩石试样(16)上下左右四个面形成加载结构的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包括四块错位设置的刚性垫板,刚性垫板与刚性垫板接触处设置有胶皮垫并通过螺栓施力将其压紧,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外侧设有刚性加载框体,刚性加载框体与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之间分别设有纵向施力装置和横向施力装置;岩石试样(16)的前面和后面设有紧贴岩石试样(16)的柔性施力装置,柔性施力装置与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相互匹配从而将岩石试样(16)包裹住,柔性施力装置始终保持与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无死角贴合岩石试样(16)的外表面,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岩石试样(16)的前面和后面受力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第一主应力加载系统(1)、第二主应力加载系统(2)、第三主应力柔性加载系统(3),还包括底座部分(5)、注浆系统(6)、出浆系统(7)和数据收集系统(8);底座部分(5)包括底座(26),底座(26)中心设有底座出浆口(27);第一主应力加载系统(1)、第二主应力加载系统(2)、第三主应力柔性加载系统(3)、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和底座部分(5)组装构成真三轴实验盒;
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包括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由上向下垫板紧固螺栓(13)、由下向上垫板紧固螺栓(29)、由左向右垫板紧固螺栓(22)、由右向左垫板紧固螺栓(49)、上透水板(14)和下透水板(30);其中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设置在岩石试样(16)的上面,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设置在岩石试样(16)的下面,上透水板(14)设在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与岩石试样(16)之间,下透水板(30)设在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与岩石试样(16)之间,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和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分别设置在岩石试样(16)的左侧和右侧;
第一主应力加载系统(1)包括第一主应力反力板(9)、第一主应力施力千斤顶(10)、第一主应力反力柱(11)、第一主应力顶板(12)、第一主应力施力柱(57);第一主应力反力板(9)通过四支第一主应力反力柱(11)设置在第一主应力顶板(12)上,第一主应力顶板(12)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主应力反力板(9)与第一主应力顶板(12)之间垂直设有第一主应力施力千斤顶(10),第一主应力施力千斤顶(10)上设有第一主应力施力柱(57),第一主应力施力柱(57)的端面穿过第一主应力顶板(12)的通孔与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的上表面接触;第一主应力施力千斤顶(10)尾端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一主应力施力加压泵(52);
第二主应力加载系统(2)包括第二主应力顶板(32)、第二主应力施力挡板(17)、第二主应力施力垫板(18)、第二主应力施力柱(19)、第二主应力施力千斤顶(20)、第二主应力施力柱固定螺栓(21)、第二主应力施力加压泵(20)和第二主应力施力反力架(50);第二主应力顶板(32)和第二主应力施力挡板(17)分别设置在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的两侧,第二主应力顶板(32)和第二主应力施力挡板(17)的顶端通过螺栓(15)分别与第一主应力顶板(12)连接、底端通过螺栓(15)分别与底座(26)连接,第二主应力施力垫板(18)设置于第二主应力施力挡板(17)左侧、位于第二主应力施力挡板(17)与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之间,第二主应力施力柱(19)包括贯穿第二主应力顶板(32)的方形柱,方形柱的一端与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接触,另一端设有厚板,厚板上通过四个第二主应力施力柱固定螺栓(21)固定于第二主应力顶板(32),厚板上设有第二主应力施力千斤顶(20),第二主应力施力千斤顶(20)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二主应力施力加压泵(51),第二主应力施力反力架(50)套在真三轴实验盒外侧与第二主应力施力千斤顶(20)相接触;
所述由上向下垫板紧固螺栓(13)固定于第一主应力顶板(12),并按由上向下方向施力于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所述由下向上垫板紧固螺栓(29)固定于底座(26),并按由下向上方向施力于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所述由左向右垫板紧固螺栓(22)固定于第二主应力顶板(32),并按由左向右方向施力于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所述由右向左垫板紧固螺栓(49)固定于第二主应力施力挡板(17),并按由右向左方向施力于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
第三主应力柔性加载系统(3)包括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31)、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挡板(33)和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挡板固定螺栓(34);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31)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岩石试样(16)的前面和后面,并与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配合将岩石试样(16)包裹起来,两个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31)外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挡板(33),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挡板(33)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挡板固定螺栓(34)与第一主应力顶板(12)和底座(26)固定,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31)上设有进水颈口,进水颈口依次贯穿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和底座(26),进水颈口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三主应力注水管路(38),第三主应力注水管路(38)顺序连接有阀门(55)、第三主应力注水减水阀(36)、第三主应力注水压力变送器(35)和第三主应力手动注水泵(37);
注浆系统(6)包括注浆管(56)、阀门(55)、注浆隔膜流量表(39)、注浆压力变送器(58)、注浆储浆罐(40)、注浆减压阀(41)和注浆氮气供气罐(42);注浆管(56)一端穿过第二主应力施力挡板(17)、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直至上透水板(14),注浆管(56)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注浆储浆罐(40)上的阀门(55)连接,管路上顺序设有两个阀门(55)、注浆隔膜流量表(39)和注浆压力变送器(58),注浆储浆罐(40)通过管路与注浆氮气供气罐(42)连接,管路上设有注浆减压阀(41);
出浆系统(7)包括出浆管(28)、阀门(55)、出浆流量表(43)、出浆容纳桶(45)、出浆浆液称重器(46)和出浆管路(44),出浆管(28)一端穿过底座出浆口(27)、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与下透水板(30)接触,另一端通过出浆管路(44)连接出浆容纳桶(45),出浆容纳桶(45)设置在出浆浆液称重器(46)上,出浆管路(44)上设有阀门(55)和出浆流量表(43);
数据收集系统(8)包括无纸记录仪(47)和笔记本电脑(48),无纸记录仪(47)分别连接注浆压力变送器(58)、注浆隔膜流量表(39)、出浆流量表(43),笔记本电脑(48)连接出浆浆液称重器(46)和无纸记录仪(4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的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围绕岩石试样(16)依次顺时针错位互扣拼接设置,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顺时针错位互扣拼接接触处设有垫板胶皮垫(24),并利用由上向下垫板紧固螺栓(13)、由下向上垫板紧固螺栓(29)、由左向右垫板紧固螺栓(22)和由右向左垫板紧固螺栓(49)尽力将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相互接触处压紧,以防止浆液的溢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应力施力柱固定螺栓(21)能够限制第二主应力施力柱(19)相对于第二主应力顶板(32)向左产生位移,将第二主应力加载系统(2)的应力值保持于最终加载时的应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收集系统(8)能够将注浆压力、注浆流量实时记录,通过计算可得到浆液渗流系数的实时变化规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下开设有凹槽,上透水板(14)设置在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的凹槽内,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上开设有凹槽,下透水板(30)设置在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的凹槽内,实际使用时使用热缩管将岩石试样(16)包裹设置并利用上下密封带固定于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的上透水板(14)与下透水板(30)之间,有效提高注浆的密封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主应力柔性加载系统(3)具有两个第三主应力施力液囊(31),能够实现第三主应力方向应力施加不相等的加载方式,从而实现单面卸载。
8.一种CT扫描用刚柔型真三轴注浆渗流耦合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首先准备好岩石试样(16),之后在岩石试样(16)表面涂抹硅胶,待硅胶晾干之后用热缩管将岩石试样(16)包裹牢固并利用上下密封带固定于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的上透水板(14)与下透水板(30)之间;
b将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置于底座部分(5)上并在刚性垫板组合系统(4)上安装第一主应力加载系统(1)和第二主应力加载系统(2)安装好;
c将制备完善的试件放置在装配好的试验装置内,安装好刚性垫板组合系统,利用由上向下垫板紧固螺栓(13)、由左向右垫板紧固螺栓(22)、由下向上垫板紧固螺栓(29)和由右向左垫板紧固螺栓(49)对第一主应力上垫板(54)、第一主应力下垫板(25)、第二主应力左侧垫板(23)、第二主应力右侧垫板(53)的接触处施加压力,压力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保证垫板与垫板之间接触处达到最大限度的接触为准;此过程保持岩石试样(16)位置不变,然后缓慢施加第二主应力至1.0MPa,随后再缓慢施加第一主应力至1.0MPa;
d安装第三主应力柔性加载系统,之后将第一主应力和第二主应力缓慢加压至第一工作压力,在此期间第三主应力亦缓慢加压至第一工作压力,
e然后将第一主应力第二主应力缓慢加压至第二工作应力,然后继续加载第一主应力直至岩石试样(16)破坏,此时轴向应力应变曲线会出现应力残余现象,将第二主应力施力柱固定螺栓(21)螺紧,拆下第二主应力施力反力架(50)f 关闭安装有岩石试样(16)的真三轴实验盒的所有阀门,保证岩石试样(16)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拆除所有连接的管路,然后将真三轴实验盒放入医用CT进行扫描,收集扫描图片,然后从医用CT机上取下真三轴实验盒;
g在空旷的试验区域,安装好真三轴实验盒与注浆系统(6)、出浆系统(7)、数据收集系统(8)的管路,打开注浆管(56)及出浆管(28)上各处的阀门(55),打开注浆氮气供气罐(42),随即调整注浆减压阀(41)至预设注浆压力P1,开始进行注浆;待注浆隔膜流量表(39)、注浆压力变送器(58)、出浆流量表(43)数值稳定,此时出浆浆液称重器(46)数值增长速率稳定后,完成一次注浆压力的稳定注浆试验;
h关闭注浆氮气供气罐(42),关闭各处阀门(55),将注浆管(56)、出浆管(28)处的连接断开,将注浆系统(6)、出浆系统(7)、数据收集系统(8)拆下,将安装有岩石试样(16)的真三轴实验盒放在医用CT进行扫描,收集扫描图片,扫描结束后从医用CT机上取下;
i回到原试验区域,安装真三轴实验盒与注浆系统(6)、出浆系统(7)、数据收集系统(8)的管路,打开注浆管(56)及出浆管(28)的各处阀门(55),打开注浆氮气供气罐(42),调节随即调整注浆减压阀(41)至设计注浆压力P2,继续进行注浆;待注浆隔膜流量表(39)、注浆压力变送器(58)、出浆流量表(43)及出浆浆液称重器(46)数值稳定后完成第二次注浆压力的稳定注浆,然后调高注浆压力值,,即可完成不同注浆压力的注浆渗流试验;
j重复步骤h进行CT扫描试验,之后重复步骤i进行下一注浆压力的注浆实验,直至将设计的注浆压力值试验做完为止,以测定不同注浆终压下破裂岩体试样(16)的浆液渗透系数,以及研究不同注浆压力下岩体裂隙的扩展、增大裂隙宽度及压密未渗流区域的裂隙的效应及机理,拆卸实验装置,进行及时的清洗、整理;如果想进行不同的三向应力、不同的加载路线下压裂试样的注浆渗流耦合实验,则需重复步骤d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