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包括工作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1)水平设置,所述工作板(1)下方设置有减震机构(2),所述工作板(1)左侧上方设置有控干机构(5),所述控干机构(5)上方设置有输送机构(6),所述工作板(1)右侧上方设置有烘干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1)下方竖直设置有固定脚(3),所述固定脚(3)顶面与工作板(1)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脚(3)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脚(3)均匀设置在工作板(1)底部四角,左右两个所述固定脚(3)之间分别水平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左右端与两个固定脚(3)相靠近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2)为四个,四个所述减震机构(2)分别设置在四个固定脚(3)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2)包括减震座(201)、减震块(202)、转动辊(204)、减震弹簧一(205)、卡接座(206)、卡接块(207)、减震筒(208)、减震杆(209)和减震弹簧二(210),所述减震座(201)竖直设置在固定脚(3)下方,所述减震座(201)顶面开口设置,所述减震块(202)竖直设置在减震座(201)内部,所述减震块(202)表面与减震座(201)内壁滑动设置,所述减震块(202)顶面与固定脚(3)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座(201)内部左右侧面均竖直开设有减震槽(203),所述转动辊(204)水平转动设置在减震槽(203)内部,所述转动辊(204)每组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辊(204)上下对称设置在减震槽(203)内部,两个所述转动辊(20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一(205)水平设置在皮带和减震槽(203)内壁之间,所述减震弹簧一(205)左右端与皮带侧面和减震槽(20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座(206)固定设置在皮带另一侧面,所述卡接块(207)固定设置在减震块(202)底端侧面,所述卡接座(206)对应卡接块(207)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卡接块(207)表面与卡接座(206)侧面凹槽内壁相互卡接,所述减震筒(208)、减震杆(209)和减震弹簧二(210)竖直设置在减震座(201)内部底面与减震块(202)底面之间,所述减震筒(208)和减震杆(209)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下设置,所述减震筒(208)底面与减震座(201)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209)顶面与减震块(202)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209)底面延伸至减震筒(208)内部,所述减震杆(209)表面与减震筒(208)内壁滑动设置,所述减震弹簧二(210)竖直套设在减震筒(208)和减震杆(209)外侧,所述减震弹簧二(210)上下端与减震块(202)底面和减震座(201)内部底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干机构(5)包括控干箱(501)、支撑柱(502)、支撑弹簧(503)、电机三(504)、凸轮(505)和放置板(507),所述工作板(1)顶面从上往下贯穿设置有漏水通槽(506),所述放置板(507)水平固定设置在漏水通槽(506)内部,所述放置板(507)整体贯通设置有漏水孔一(508),所述控干箱(501)水平设置在放置板(507)上,所述控干箱(501)顶面开口设置,所述控干箱(501)底面镂空设置,所述支撑弹簧(503)和支撑柱(502)左右竖直设置在控干箱(501)和放置板(507)之间,所述支撑柱(502)顶面与控干箱(501)底面铰接,所述支撑柱(502)底面与放置板(507)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503)上下端与控干箱(501)底面和放置板(507)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三(504)底面与放置板(507)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凸轮(505)固定套设在电机三(504)输出杆上,所述凸轮(505)竖直设置在控干箱(501)和放置板(50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输送筒(601)、导料筒(602)、支撑杆(603)、输送杆(604)、螺纹叶片一(605)、电机二(606)和镂空板(608),所述输送筒(601)倾斜设置在控干箱(501)上方,所述输送筒(601)底端延伸至控干箱(501)内部,所述导料筒(602)水平设置在输送筒(601)右侧,所述导料筒(602)左端与输送筒(601)顶端贯通设置,所述支撑杆(603)竖直设置在导料筒(602)下方,所述支撑杆(603)顶面与导料筒(602)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杆(604)竖直设置在输送筒(601)内部,所述螺纹叶片一(605)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设置在输送杆(604)表面,所述螺纹叶片一(605)整体贯通设置有漏水孔二(607),所述电机二(606)固定设置在输送筒(601)顶面,所述电机二(606)输出杆底端贯穿输送筒(601)与输送杆(60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镂空板(608)固定设置在输送筒(601)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7)包括烘干箱(701)、进料斗(702)、散气罩(703)、电机三(704)、转动套(705)、转动板(706)、转动杆(707)、烘干框(708)、喷头(709)、搅拌套(710)、连接柱(711)、刮板(712)、电机罩(713)、电机四(714)、螺旋杆(715)、送风框(716)、过滤板(717)、发热网(718)、电机五(719)和出料管(720),所述烘干箱(701)竖直固定设置在工作板(1)顶面,所述进料斗(702)竖直贯通设置在烘干箱(701)左侧顶面,所述散气罩(703)底面开口设置,所述散气罩(703)顶面镂空设置,所述散气罩(703)竖直贯通设置在烘干箱(701)右侧顶面,所述电机三(704)底面与烘干箱(70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705)竖直贯穿设置在烘干箱(701)顶面,所述转动套(705)顶端与电机三(704)输出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706)水平设置在烘干箱(701)内部,所述转动板(706)顶面套设在转动套(705)底端表面,所述转动杆(707)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707)左右设置,所述转动杆(707)顶面与转动板(706)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框(708)环形设置在烘干箱(701)内部,所述烘干框(708)表面与烘干箱(70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喷头(709)均匀固定贯通设置在烘干框(708)内壁,所述电机罩(713)设置两个转动杆(707)之间,所述电机罩(713)底面与烘干箱(701)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四(714)固定设置在电机罩(713)内部,所述电机四(714)输出杆顶端贯穿电机罩(713)延伸至电机罩(713)上方,所述螺旋杆(715)底端与电机四(714)输出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715)顶端延伸至转动套(705)内部,所述搅拌套(710)固定套设在转动杆(707)表面,所述刮板(712)竖直设置在搅拌套(710)外侧,所述刮板(712)表面与喷头(709)表面接触,所述连接柱(711)左右端与搅拌套(710)侧面和刮板(712)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送风框(716)固定设置在烘干箱(701)右侧面,所述送风框(716)内部筒通过连接管贯穿烘干箱(701)与烘干框(708)内部贯通设置,所述过滤板(717)和发热网(718)从右往左依次竖直设置在送风框(716)内部,所述过滤板(717)侧面和发热网(718)侧面与送风框(71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五(719)固定设置在过滤板(717)左侧面,所述电机五(719)输出杆左端固定套设有扇叶,所述出料管(720)水平设置在送风框(716)下方,所述送风框(716)底面与出料管(720)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720)左端贯穿烘干箱(701)侧面设置,所述出料管(720)上设置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705)表面与烘干箱(7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套(705)底端表面与转动板(70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705)内壁与螺旋杆(715)顶端表面转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