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包括由两根框架柱(11)和两根框架梁(12)构成的钢框架(1),所述钢框架(1)内衬砌有立砖呈倾斜布置的斜面墙(21),和立砖呈水平布置的平面墙(22),所述平面墙(22)中部设有构造腔(3),构造腔(3)内设有构造柱(3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墙(21)有两个,所述平面墙(22)上端通过其中一个斜面墙(21)与位于上方的框架梁(12)连接,平面墙(22)下端通过另一个斜面墙(21)与位于下方的架梁连接;
所述框架柱(11)和平面墙(22)之间设有减震腔(41),所述减震腔(41)内设有与所述平面墙(22)等高的减震柱(49),所述减震柱(49)和框架柱(11)之间设有能降低框架柱(11)对平面墙(22)的侧向作用力的第一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平面墙(22)之间浇筑有第一现浇混凝土(42),所述减震柱(49)和平面墙(22)之间连接有第一紧固件(43);第一紧固件(43)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42)内部,另一侧插入至平面墙(22)的砌砖内;
所述构造腔(3)内设有填充于平面墙(22)和构造柱(31)之间的第一泡沫填充料(32),所述构造柱(31)两侧和平面墙(22)之间均连接有第二紧固件(33);
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柱(11)侧壁上的第一减震槽(44),和若干竖直布置的减震板(45);所述减震板(45)一侧与减震柱(49)的侧壁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位于减震槽内的定位柱(46),所述定位柱(46)和减震槽的侧壁之间设有装配间隙;
所述减震柱(49)在靠近填充墙(2)的一侧还连接有套装在减震板(45)上的定位板(47),所述定位板(47)上还设有与定位柱(46)对应的第二减震槽(48),定位柱(46)位于第一减震槽(44)和第二减震槽(48)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腔(3)包括容积较大的大腔体(34)和容积较小的小腔体(35),大腔体(34)和小腔体(35)在竖直平面上呈交替布置,所述第二紧固件(33)包括若干间隔布置在所述大腔体(34)内的连接杆(36),所述连接杆(36)一端与大腔体(34)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构造柱(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31)为空心立方体型筒状结构,所述连接杆(36)一端插入至平面墙(22)的砌砖内,另一端穿过构造柱(31)的侧壁并连接有位于构造柱(31)内的限位板(37),所述连接杆(36)通过限位板(37)与所述构造柱(31)形成轴肩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31)内填充有将所述连接杆(36)一端和所述限位板(37)包裹的第二泡沫填充料(38),所述大腔体(34)内浇筑有将连接杆(36)另一端包裹的第二现浇混凝土(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槽(44)和第二减震槽(48)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定位柱(46)和第一减震槽(44)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三泡沫填充料(4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47)和第一现浇混凝土(42)之间连接有呈竖向布置的缓冲垫(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设计图纸,在地面上布置若干由两根框架柱(11)和两根框架梁(12)构成的钢框架(1),在位于下端的框架梁(12)上衬砌斜面墙(21);
S2:在斜面墙(21)上衬砌平面墙(22),在平面墙(22)上布置构造腔(3),并在构造腔(3)内布置构造柱(31);在平面墙(22)和框架柱(11)之间设置减震腔(41),并在减震腔(41)内布置减震柱(49);
S3:通过第一减震组件将减震柱(49)和框架柱(11)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一紧固件(43)将减震柱(49)和填充墙(2)连接在一起;
S4:先通过第二紧固件(33)将构造柱(31)和墙体连接在一起,再在构造腔(3)内填充将构造柱(31)和第二紧固件(33)包裹的第一泡沫填充料(32);
S5:在完成上述步骤S3和S4后,在填充墙(2)上端再次衬砌斜面墙(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