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21101462722
申请人: 沈阳农业大学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有机化学〔2〕
更新日期:2024-01-05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5R)‑albaflavenol C,所述(5R)‑albaflavenol C的分子式为C15H24O,结构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倍半萜类化合物(5R)‑albaflavenol C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菌株培养

所述菌株为达格斯坦链霉菌,所述达格斯坦链霉菌保藏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628,保藏日期为2020年9月10日,分类命名为达格斯坦链霉菌Streptomyces daghestanicus;

所述达格斯坦链霉菌菌株接种到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28℃条件下培养5d,加入无菌5

水制成孢子悬浮液;所述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1‑6×10个/mL;

(2)发酵培养

a.一级种子培养:一级种子培养基采用ISP2液体培养基,所述孢子悬浮液与ISP2液体培养基的添加体积比为1:10‑1:100,180r/min,28℃振荡培养2d,获得一级种子培养液;

所述ISP2液体培养基配方:麦芽浸膏粉10g,葡萄糖4g,酵母粉4g,蒸馏水1L,pH 7.3,

121℃,30min灭菌;

b.二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基采用F液体培养基,所述一级种子培养液和F液体培养基的添加体积比为1:1‑1:20,180r/min,28℃振荡培养2d,获得二级种子培养液;

所述F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0g,葡萄糖10g,酪蛋白氨基酸0.1g,酵母浸粉5g,K2SO4 

0.25g,MgCl2·6H2O 10g,微量元素1ml,水1L,pH 7.0;所述微量元素配方包括MnSO4·7H2 O 

100mg,CuSO4·7H20 50mg,ZnSO4·7H2O 100mg,CoCl2 100mg,纯净水100ml;

c.制备发酵液进行发酵培养:所述发酵液包括二级种子培养液与F液体培养基,所述二级种子培养液与F液体培养基添加体积比为1:1‑1:20;所述发酵液中添加Amberlite XAD 

16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所述大孔吸附树脂体积为发酵液的2%‑10%;180r/min,28℃振荡培养7d,获得含有大孔吸附树脂的菌体发酵液;

(3)(5R)‑albaflavenol C的分离纯化

a.洗掉菌体,收集树脂,置于28℃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干,烘干好的树脂用甲醇洗脱,反复洗脱四次,收集洗脱液并进行旋转蒸发,得到甲醇粗提物浸膏Fr.1;

b.采用V二氯甲烷:V甲醇:V水=2:1:1的比例对甲醇浸膏Fr.1进行萃取,得到二氯甲烷浸膏Fr.2;

c.对二氯甲烷浸膏Fr.2进行硅胶柱层析,依次用100%CH2Cl2、CH2Cl2:CH3OH=100:1、CH2Cl2:CH3OH=100:2、CH2Cl2:CH3OH=100:4、CH2Cl2:CH3OH=100:8、CH2Cl2:CH3OH=100:16及100%CH3OH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每个梯度500ml,在100%CH2Cl2段得浸膏Fr.3;

d.对浸膏Fr.3进行凝胶柱层析,选用CH2Cl2:CH3OH=1:1的凝胶体系进行分离,得到浸膏Fr.4;

e.对浸膏Fr.4进行硅胶柱层析,采用干法上样、干法装柱的方法,洗脱液为石油醚,得到浸膏Fr.5;

f.采用液相色谱仪对浸膏Fr.5进行分离,液相制备条件为:色谱柱:C18反相色谱柱,

250mm×9.4mm i.d.,5μm;流动相:0‑15min,90%‑93%CH3OH(含0.1%HCOOH);检测波长:

210nm;样品浓度:5mg/mL;流速:3.0mL/min,保留时间在8min出现的高峰为(5R)‑albaflavenol 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5R)‑albaflavenol  C用于农药先导化合物,制备新型农用抗生素,用于防治由灰梨孢(Pyricularia oryzae),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斑突脐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引起的病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倍半萜类化合物(5R)‑albaflavenol C用于防治稻瘟病,花生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