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隔墙板,所述内隔墙板包括前后平面、上、下端面和左右立面,所述上、下端面上均设有端面凹槽,所述左右立面上均设有立面凹槽,所述端面凹槽和立面凹槽均是相互贯通的;
所述内隔墙板由普通混凝土或轻质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制成;
还包括:内外两个钢筋网片;
多个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具有螺纹端,所述螺纹端套设有定位帽,所述定位帽为筒形或由外端到内端逐渐变小的锥台形;
多个钢筋定位件,所述钢筋定位连接在对拉螺杆和钢筋网片之间;
还包括多个钢筋连接件,所述钢筋连接件连接在两个钢筋网片之间;
还包括多个插钎连接件,所述插钎连接件连接在两个钢筋网片的两侧之间,所述插钎连接件具有插钎孔,所述内隔墙板上设有插钎通孔,所述插钎通孔与插钎孔相对应;
所述内隔墙板的前后平面边缘均设有槽口,相邻两块内隔墙板的槽口围绕形成膨大空腔;
所述槽口为半圆形,相邻两块内隔墙板的槽口围绕形成圆形的膨大空腔。
2.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墙,至少包括横梁;地板;
至少一块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若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为至少两块,则相邻的内隔墙板的左右立面之间具有板缝;
至少一个上定位件,所述上定位件安装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内隔墙板的上端面之间,所述上定位件与所述横梁固定,所述上定位件上具有与所述内隔墙板的上端面的端面凹槽相配合的上凸轨;
至少一个下定位件,所述下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地板与所述内隔墙板的下端面之间,所述下定位件与所述地板固定,所述下定位件上具有与所述内隔墙板的下端面的端面凹槽相配合的下凸轨;
立面定位件,所述立面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内隔墙板的立面处,所述立面定位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内隔墙板的立面凹槽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定位杆并穿入内隔墙板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为内剪力墙,包括相连的竖墙和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件由金属板弯折形成U形的上凸轨,并通过射钉固定横梁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件由金属板弯折形成U形的下凸轨,并通过射钉固定在地板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件的长度与至少一块内隔墙板的总长度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至少为两块,相邻两块内隔墙板之间安装有所述立面定位件,所述立面定位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左右两端、前后两端和上下两端,连接件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内隔墙板左右立面相配合的凸起部;
两个定位杆,所述两个定位杆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凸起部上并向外延伸;
对拉丝杆,所述对拉丝杆穿过所述连接件本体,并且对拉丝杆的两端朝向前后两端延伸,对拉丝杆的两端均设有螺纹端;
其中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内隔墙板的左右立面抵靠,两个所述定位杆分别穿入两个内隔墙板中,所述对拉丝杆从板缝中穿出,对拉丝杆的端部与内隔墙板的前后平面平齐或不超过内隔墙板的前后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上下两端设有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具有尖端部。
10.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安装上定位件、下定位件:将上定位件或下定位件分别固定在横梁下面和地板上面,并使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相对应;
(2)安装第一块内隔墙板:将内隔墙板上端面的端面凹槽对应所述上凸轨,将内隔墙板下端面的端面凹槽对应所述下凸轨,并沿所述上凸轨和下凸轨推到位;
(3)安装立面定位件:将内隔墙板的立面凹槽对应所述凸起部,使定位杆穿过内隔墙板中;
(4)安装第二块内隔墙板至到所有内隔墙板安装完成;
(5)墙板安装完成后,组装注浆模具,使内隔墙板之间板缝、内隔墙板与内墙、内隔墙板与地板之间灌注砂浆;
(6)拆除模板,施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