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金属铱‑二茂铁希夫碱配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癌症为人类肺泡基底上皮癌或子宫颈癌;金属铱‑二茂铁希夫碱配合物是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与金属铱配位,并且通过硫桥键双聚,其结构式为:。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金属铱‑二茂铁希夫碱配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式Ⅳ所示的硫代氨基脲与式Ⅴ所示的酰基取代的二茂铁缩合得到式II所示的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进而与式III所示的基础金属铱二聚体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目标配合物,具体反应路线如下:,
其中R1、R2、R3与权利要求1中配合物(1)‑(6)的结构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物为式(1)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称取1.00 g水合三氯化铱4份,分别加到4个微波消解仪内罐中,然后分别加入1.50 mL 1,2,3,4,5‑五甲基环戊二烯和40 mL甲醇,通氮气,盖好罐盖,组装主罐及标准罐,设置微波消解仪参数:先升温到393 K,反应20 min,然后继续升温至423 K后继续反应20 min,爬坡时间为5 min;产物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橘黄色的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I,R2=甲基)原料;
(2)称取0.30 g甲酰基取代的二茂铁(Ⅴ)和0.13 g硫代氨基脲(Ⅳ,R1=氢)置于250 mL烧瓶中,加入60 mL甲醇溶解,同时加入2滴甲酸催化,加热回流反应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v/v);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紫红色粗品;柱层析提纯,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v/v),合并组分得到紫红色固体(II,R1=氢);
(3)将80.0 mg铱二聚体(III,R2=甲基),57.7 mg 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II,R1=氢)置于100 mL希莱克瓶中,抽真空通氮气,注入40 mL甲醇,室温下搅拌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0/1,v/v,随后加入131.1 mg六氟磷酸铵,室温下搅拌6 h,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橙红色目标产物(1);
所述配合物为式(2)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称取1.00 g水合三氯化铱4份,分别加到4个微波消解仪内罐中,然后分别加入1.88 g 1‑苯基‑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和40 mL甲醇,通氮气,盖好罐盖,组装主罐及标准罐,设置微波消解仪参数:先升温到393 K,反应20 min,然后继续升温至423 K后继续反应20 min,爬坡时间为5 min;产物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橘黄色的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I,R2=苯基)原料;
(2)称取0.30 g甲酰基取代的二茂铁(Ⅴ)和0.13 g硫代氨基脲(Ⅳ,R1=氢)置于250 mL烧瓶中,加入60 mL甲醇溶解,同时加入2滴甲酸催化,加热回流反应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 v/v);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紫红色粗品;柱层析提纯,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v/v),合并组分得到紫红色固体(II,R1=氢);
(3)将80.0 mg铱二聚体(III,R2=苯基),49.9 mg 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II,R1=氢)置于100 mL希莱克瓶中,抽真空通氮气,注入40 mL甲醇,室温下搅拌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0/1(v/v),随后加入113.4 mg六氟磷酸铵,室温下搅拌6 h,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橙红色目标产物(2);
所述配合物为式(3)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称取1.00 g水合三氯化铱4份,分别加到4个微波消解仪内罐中,然后分别加入1.50 mL 1,2,3,4,5‑五甲基环戊二烯和40 mL甲醇,通氮气,盖好罐盖,组装主罐及标准罐,设置微波消解仪参数:先升温到393 K,反应20 min,然后继续升温至423 K后继续反应20 min,爬坡时间为5 min;产物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橘黄色的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I,R2=甲基)原料;
(2)称取0.30 g甲酰基取代的二茂铁(Ⅴ)和0.17 g硫代氨基脲(Ⅳ,R1=甲基)置于250 mL烧瓶中,加入60 mL甲醇溶解,同时加入2滴甲酸催化,加热回流反应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v/v);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紫红色粗品;柱层析提纯,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 5/1(v/v),合并组分得到紫红色固体(II,R1=甲基);
(3)将80.0 mg铱二聚体(III,R2=甲基),60.5 mg 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II,R1=甲基)置于100 mL希莱克瓶中,抽真空通氮气,注入40 mL甲醇,室温下搅拌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0/1(v/v),随后加入131.1 mg六氟磷酸铵,室温下搅拌6 h,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橙红色目标产物(3);
所述配合物为式(4)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称取1.00 g水合三氯化铱4份,分别加入4个微波消解仪内罐中,然后分别加入1.88 g 1‑苯基‑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和40 mL甲醇,通氮气,盖好罐盖,组装主罐及标准罐,设置微波消解仪参数:先升温到393 K,反应20 min,然后继续升温至423 K后继续反应20 min,爬坡时间为5 min;产物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橘黄色的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I,R2=苯基)原料;
(2)称取0.30 g甲酰基取代的二茂铁(Ⅴ)和0.17 g硫代氨基脲(Ⅳ,R1=甲基)置于250 mL烧瓶中,加入60 mL甲醇溶解,同时加入2滴甲酸催化,加热回流反应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v/v);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紫红色粗品;柱层析提纯,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v/v),合并组分得到紫红色固体(II,R1=甲基);
(3)将80.0 mg铱二聚体(III,R2=苯基),52.4 mg 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II,R1=甲基)置于100 mL希莱克瓶中,抽真空通氮气,注入40 mL甲醇,室温下搅拌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0/1(v/v),随后加入113.4 mg六氟磷酸铵,室温下搅拌6 h,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橙红色目标产物(4);
所述配合物为式(5)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称取1.00 g水合三氯化铱4份,分别加到4个微波消解仪内罐中,然后分别加入1.50 mL 1,2,3,4,5‑五甲基环戊二烯和40 mL甲醇,通氮气,盖好罐盖,组装主罐及标准罐,设置微波消解仪参数:先升温到393 K,反应20 min,然后继续升温至423 K后继续反应20 min,爬坡时间为5 min;产物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橘黄色的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I,R2=甲基)原料;
(2)称取0.30 g甲酰基取代的二茂铁(Ⅴ)和0.26 g硫代氨基脲(Ⅳ,R1=甲基)置于250 mL烧瓶中,加入60 mL甲醇溶解,同时加入2滴甲酸催化,加热回流反应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v/v);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紫红色粗品;柱层析提纯,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v/v),合并组分得到紫红色固体(II,R1=甲基);
(3)将80.0 mg铱二聚体(III,R2=甲基),73.0 mg 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II,R1=苯基)置于100 mL希莱克瓶中,抽真空通氮气,注入40 mL甲醇,室温下搅拌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0/1(v/v),随后加入131.1 mg六氟磷酸铵,室温下搅拌6 h,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橙红色目标产物(5);
所述配合物为式(6)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称取1.00 g水合三氯化铱4份,分别加入4个微波消解仪内罐中,然后分别加入1.88 g 1‑苯基‑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和40 mL甲醇,通氮气,盖好罐盖,组装主罐及标准罐,设置微波消解仪参数:先升温到393 K,反应20 min,然后继续升温至423 K后继续反应20 min,爬坡时间为5 min;产物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橘黄色的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I,R2=苯基)原料;
(2)称取0.30 g甲酰基取代的二茂铁(Ⅴ)和0.26 g硫代氨基脲(Ⅳ,R1=苯基)置于250 mL烧瓶中,加入60 mL甲醇溶解,同时加入2滴甲酸催化,加热回流反应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v/v);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紫红色粗品;柱层析提纯,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v/v),合并组分得到紫红色固体(II,R1=苯基);
(3)将80.0 mg铱二聚体(III,R2=苯基),63.2 mg二茂铁硫代氨基脲希夫碱化合物(II,R1=苯基)置于100 mL希莱克瓶中,抽真空通氮气,注入40 mL甲醇,室温下搅拌24 h,薄层色谱检测反应的进度,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0/1(v/v),随后加入113.4 mg六氟磷酸铵,室温下搅拌6 h,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扩散得橙红色目标产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