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21104830285
申请人: 西安科技大学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更新日期:2024-02-23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由卷纸形芯材制备而来,所述卷纸形芯材包括裹卷成卷纸形的单面瓦楞状无机纤维纸(43),所述单面瓦楞状无机纤维纸(43)包括楞面和底面,所述单面瓦楞状无机纤维纸(43)楞面上设置有浆料涂覆层(41),所述浆料涂覆层(41)上设置有硅脂涂覆层(42);

裹卷后单面瓦楞状无机纤维纸(43)的楞面背向裹卷卷心;单面瓦楞状无机纤维纸(43)的瓦楞形状为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涂覆层(41)中的浆料包括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硅溶胶和水;所述硅脂涂覆层(42)中硅脂的质量为所述浆料质量的1倍~3倍;

由卷纸形芯材制备得到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的方法包括沿卷纸形芯材半径或直径切割所述卷纸形芯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硅溶胶和水的质量比为1:2:5;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MIL‑101。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2所述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纸形芯材的制备方法,所述卷纸形芯材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硅溶胶和水混合,研磨,得到浆料;

步骤二、用沾有所述浆料的刷子对单面瓦楞状无机纤维纸(43)楞面进行刷涂,干燥,得到刷涂有浆料的无机纤维纸;

步骤三、向步骤二刷涂有浆料的无机纤维纸的涂刷有浆料的面上刷涂导热硅脂,以底面为裹卷内卷面,瓦楞面为外卷面,边刷涂导热硅脂边裹卷成卷纸形,切边,封口,烘干,得到卷纸形芯材。

5.一种转轮型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

所述转轮型处理机还包括转轮型处理机壳体(8)、中心轴(83)、固定环套、透明盖体(81)、隔板(301)、第一分隔挡板(53)、第二分隔挡板(54)、第三分隔挡板(56)和驱动组件;

所述固定环套设置于转轮型处理机壳体(8)上,所述透明盖体(81)安装于固定环套远离转轮型处理机壳体(8)的一侧,所述转轮型处理机壳体(8)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可供容纳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的环形仓(82);所述隔板(301)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中心轴(83)一端固定于转轮型处理机壳体(8)中心处,所述中心轴(83)另一端向透明盖体(81)方向延伸且可伸出透明盖体(81);所述中心轴(83)下部可转动地套设有连接套环(831),多个所述隔板(301)沿环形仓(82)半径方向均匀分布且所述隔板(301)的一端均固定于连接套环(831)上,所述隔板(301)的另一端均固定于环形仓(82)边缘上;

所述转轮型处理机壳体(8)底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与隔板(301)数量相等;

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和第三分隔挡板(56)分别位于第二分隔挡板(54)两侧,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第二分隔挡板(54)和第三分隔挡板(56)均位于环形仓(82)外且紧贴环形仓(82)边沿,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的一端和第三分隔挡板(56)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中心轴(83)上,所述第二分隔挡板(5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心轴(83)上,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的另一端、第二分隔挡板(54)的另一端和第三分隔挡板(56)的另一端延伸至超出环形仓(82)边沿;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超出环形仓(82)边沿的部分上、第二分隔挡板(54)超出环形仓(82)边沿的部分上和第三分隔挡板(56)超出环形仓(82)边沿的部分上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12);

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和第二分隔挡板(54)之间为处理转轮的降温区,所述第二分隔挡板(54)和第三分隔挡板(56)之间为处理转轮的再生区,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和第三分隔挡板(56)之间为处理转轮的处理区;

所述固定环套包括下环体(513)和设置于下环体(513)上的上环体(514),所述上环体(514)的圆心和下环体(513)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环体(514)内径大于下环体(513)内径,所述下环体(513)固定于转轮型处理机壳体(8)边沿上,所述上环体(514)环套于第一分隔挡板(53)、第二分隔挡板(54)和第三分隔挡板(56)外部,所述上环体(51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512)匹配的第二螺纹孔(511),所述第二螺纹孔(5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螺纹孔(511)沿上环体(514)周向均布;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用皮带(7)和可带动驱动用皮带(7)移动的驱动用电机(6),所述驱动用皮带(7)套设于环形仓(8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轮型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型处理机还包括可供转动连接第一分隔挡板(53)的内套管(531)和可供转动连接第三分隔挡板(56)的外套管(561),所述外套管(561)可转动的套设于内套管(531)外,所述内套管(531)可转动的套设于中心轴(83)上,所述内套管(531)上部穿出外套管(561),所述内套管(531)与外套管(561)下部平齐且所述中心轴(83)下部位于内套管(531)外,所述第二分隔挡板(54)固定于中心轴(83)位于内套管(531)外的部分上,所述第一分隔挡板(53)上部固定于内套管(531)下部,所述第三分隔挡板(56)上部固定于外套管(561)下部。

7.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负载减焓固体吸附及热回收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转轮型处理机,所述联合装置还包括转轮型热回收器和流体管道;

所述流体管道包括流体管道Ⅰ(71)、流体管道Ⅱ(72)和流体管道Ⅲ(73);所述流体管道Ⅰ(71)与处理转轮的再生区和热回收转轮的散热区连通,所述流体管道Ⅱ(72)与处理转轮的处理区和热回收转轮的降温区连通,所述流体管道Ⅲ(73)与处理转轮的降温区连通;

所述流体管道Ⅰ(71)一端为入风端,所述流体管道Ⅰ(71)另一端为出风端,所述转轮型热回收器的第一散热通口(2021)和第二散热通口(2011)均与流体管道Ⅰ(71)连通,所述转轮型处理机的第一再生通口(812)和第二再生通口(822)均与流体管道Ⅰ(71)连通;

所述流体管道Ⅱ(72)一端为进风侧,所述流体管道Ⅱ(72)另一端为出风侧,所述转轮型处理机的第一处理通口(813)和第二处理通口(823)均与流体管道Ⅱ(72)连通,所述转轮型热回收器的第一降温接口(2022)和第二降温接口(2012)均与流体管道Ⅱ(72)连通;

所述流体管道Ⅲ(73)一端连接于流体管道Ⅱ(72)上,所述流体管道Ⅲ(73)另一端连接于流体管道Ⅰ(71)上,所述转轮型处理机的第一降温通口(811)和第二降温通口(821)均与流体管道Ⅲ(73)连通,所述转轮型处理机的第一降温通口(811)靠近流体管道Ⅲ(73)连接于流体管道Ⅱ(72)上的一端,所述转轮型处理机的第二降温通口(821)靠近流体管道Ⅲ(73)连接于流体管道Ⅰ(71)的一端;

所述流体管道Ⅰ(71)上设置有再生用风机(19)、第一风量调节阀(23)和加热装置,所述再生用风机(19)位于流体管道Ⅰ(71)入风端与转轮型热回收器之间,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23)位于转轮型热回收器和转轮型处理机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流体加热通路(241)用于给流体加热通路(241)内流体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24),所述流体加热通路(241)一端连接于流体管道Ⅰ(71)上且连接点位于转轮型热回收器和第一风量调节阀(23)之间,所述流体加热通路(241)另一端连接于流体管道Ⅰ(71)上且连接点位于第一风量调节阀(23)和转轮型处理机之间;所述流体加热通路(241)上设置有第二风量调节阀(22);

所述流体管道Ⅱ(72)上设置有处理用风机(2)、过滤器(3)、单向控制阀(4)、第三风量调节阀(14)和冷却装置;所述处理用风机(2)、过滤器(3)和单向控制阀(4)位于转轮型处理机和流体管道Ⅱ(72)进风侧之间,所述过滤器(3)位于处理用风机(2)和单向控制阀(4)之间,所述单向控制阀(4)靠近转轮型处理机;所述第三风量调节阀(14)位于转轮型热回收器和流体管道Ⅱ(72)出风侧之间;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流体冷却用管道(131),所述流体冷却用管道(131)上连接有可将流体冷却用管道(131)内流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器(13),所述流体冷却用管道(131)一端连接于流体管道Ⅱ(72)上且连接点位于流体管道Ⅱ(72)出风侧和第三风量调节阀(14)之间,所述流体冷却用管道(131)另一端连接于流体管道Ⅱ(72)上且连接点位于第三风量调节阀(14)和转轮型热回收器之间,所述流体冷却用管道(131)上设置有第四风量调节阀(28);

所述流体管道Ⅲ(73)上设置有蝶阀(16),所述蝶阀(16)位于流体管道Ⅲ(73)与流体管道Ⅱ(72)的连接点和转轮型处理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负载减焓固体吸附及热回收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型热回收器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

所述转轮型热回收器还包括转轮型热回收器壳体(20)和动力驱动组件,所述转轮型热回收器壳体(20)上安装有透明上盖(202),所述转轮型热回收器壳体(20)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可供放置转轮型处理装置用芯体的腔体(201),所述腔体(201)内设置有用于将腔体(201)分隔成两个区域的中心隔板(302);所述第一散热通口(2021)和第一降温接口(2022)开设于透明上盖(202)上,所述第二散热通口(2011)和第二降温接口(2012)对应开设于转轮型热回收器壳体(20)底板上;

所述中心隔板(302)上方对应区域为热回收转轮的散热区,所述中心隔板(302)下方对应区域为热回收转轮的降温区;

所述动力驱动组件包括动力驱动用皮带(11)和可驱动动力驱动用皮带(11)移动的动力驱动用电动机(10),所述动力驱动用皮带(11)套设于腔体(201)上。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8所述金属有机框架负载减焓固体吸附及热回收联合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所述联合装置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具体包括:按照预设的处理转轮的处理区、处理转轮的再生区和处理转轮的降温区面积调节并确定第一分隔挡板(53)和第三分隔挡板(56)位置,将流体管道Ⅰ(71)的入风端和出风端均与室外连通,将流体管道Ⅱ(72)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均与室内连通;

开启单向控制阀(4)、蝶阀(16)和第一风量调节阀(23),启动驱动用电机(6)和动力驱动用电动机(10);室内的待除湿空气从流体管道Ⅱ(72)进风侧依次经过处理用风机(2)和过滤器(3)后分流,一部分待除湿空气进入处理转轮的处理区进行除湿,除湿后空气进入热回收转轮的降温区中进行降温;

当降温后空气符合送风要求,启动第三风量调节阀(14),降温后空气经流体管道Ⅱ(72)出风侧回到室内;

当降温后空气不符合送风要求,开启第四风量调节阀(28),降温后空气分成两路,一路从流体冷却用管道(131)进入冷却器(13)进行冷却,冷却后空气与经过第三风量调节阀(14)的空气汇合后经出风侧回到室内;

过滤器(3)后分流后的另一部分待除湿空气经流体管道Ⅲ(73)进入处理转轮的降温区,对处理转轮的降温区内芯体进行降温,吸收所述芯体热量的室内空气汇入流体管道Ⅰ(71),同时,室外空气经流体管道Ⅰ(71)和热回收转轮的散热区,对热回收转轮散热区内芯体进行降温,吸收了芯体热量的室外空气从热回收转轮的散热区流出;

当吸收了芯体热量的室外空气满足预设再生温度时,所述室外空气直接与吸收所述芯体热量的室内空气汇合进入处理转轮的再生区,对处理转轮的再生区内芯体进行再生,再生后空气经出风端排出室外;

当吸收了芯体热量的室外空气未达到预设再生温度,开启第二风量调节阀(22),所述室外空气的一部分进入电加热器(24)进行加热,加热后室外空气汇入流体管道Ⅰ(71),与另一部分室外空气和吸收所述芯体热量的室内空气汇合进入处理转轮的再生区,对处理转轮的再生区内芯体进行再生,再生后空气经出风端排出室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所述联合装置对空气中有害气体进行脱除或进行深井煤矿瓦斯浓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