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用于盒形件的拉深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变形凹模段、辊轮组合凹模段和矫形凹模段,所述辊轮组合凹模的模腔由若干辊轮围合而成,且任意一所述辊轮始终处于自由滚动状态;其中,所述变形凹模段、所述辊轮组合凹模段和所述矫形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均为多边形横截面,所述辊轮组合凹模段上下连续设置两段,分别为上辊轮组合凹模段和下辊轮组合凹模段,其中,所述上辊轮组合凹模段位于所述变形凹模段的下方,所述上辊轮组合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变形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面积,所述下辊轮组合凹模段位于所述矫形凹模段的上方,所述下辊轮组合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上辊轮组合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面积,且所述下辊轮组合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面积等于所述矫形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面积;所述辊轮包括若干直辊轮和若干曲面辊轮,所述直辊轮位于模腔横截面的直边上,所述曲面辊轮位于模腔横截面的顶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凹模段、所述辊轮组合凹模段和所述矫形凹模段的模腔横截面均为矩形横截面、三角形横截面或六边形横截面。
3.一种组合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 2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深凹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套的至少两层凸模,位于所述凸模组件最外层的凸模为外层凸模,位于所述外层凸模内的为内层凸模;其中,所述外层凸模用于与所述变形凹模段配合,所述内层凸模用于与所述辊轮组合凹模段和所述矫形凹模段配合。
5.一种组合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凹模,所述凸模组件包括:一级凸模,所述一级凸模为所述凸模组件的最外层凸模,所述一级凸模用于与所述变形凹模段的模腔配合;
二级凸模,所述二级凸模滑动套设于所述一级凸模内,用于在所述一级凸模与所述变形凹模段的模腔配合后,下行并与所述上辊轮组合凹模段的模腔配合;
三级凸模,所述三级凸模滑动套设于所述二级凸模内,用于在所述二级凸模与所述上辊轮组合凹模段配合后,下行并与所述下辊轮组合凹模段的模腔以及所述矫形凹模段的模腔配合。
6.一种盒形件的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拉深模具进行,所述拉深方法包括:所述凸模组件的外层凸模首先下行,并与所述变形凹模段配合,以对板料进行第一道次拉深变形;
所述凸模组件的内层凸模下行,并与所述辊轮组合凹模段和所述矫形凹模段配合,以对第一道次成形的零件进行多道次拉深成形。
7.一种盒形件的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拉深模具进行,所述拉深方法包括:所述一级凸模下行,并与所述变形凹模段配合,以对板料进行第一道次拉深变形;
所述第一道次拉深结束后,所述二级凸模下行,并与所述上辊轮组合凹模段配合,以对第一道次成形的零件进行第二道次拉深成形;
所述第二道次拉深结束后,所述三级凸模下行,并与所述下辊轮组合凹模段配合,以对第二道次成形的零件进行第三道次拉深成形;
所述第三道次拉深结束后,所述三级凸模继续下行,并与所述矫形凹模段的配合,以对第三道次成形的零件进行矫形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