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星粗校时完好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获取多颗卫星的传播时延,将所述多颗卫星传播时延中的最小值设定为标准值;
步骤S200:根据所述各颗卫星的传播时延和所述标准值计算得到多个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
步骤S300:将多个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和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多颗卫星进行分组;
步骤S400:确定组内卫星颗数最多的一组,将组内卫星最多的一组中卫星的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该组内卫星的传播时延的最小值作差,得到组内传播时延差值,当所述组内传播时延差值不超过所述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时,得到正常卫星的颗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根据所述各颗卫星的传播时延和所述标准值得到各颗卫星传播时延与标准值的差值;
步骤S220:根据所述各颗卫星传播时延与标准值的差值得到多个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0中各颗卫星传播时延与标准值的差值具体为:
Δti=ti‑t0
其中,Δti为各颗卫星传播时延与标准值的差值,ti为各颗卫星传播时延,t0为标准值,i的取值为大于0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结果包括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不超过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和/或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超过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步骤S300中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多颗卫星进行分组具体表现为:当所述多个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中的一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不超过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时,将对应两相邻卫星分为一组;
和/或当所述多个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中的一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超过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时,将对应两相邻卫星分成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还包括:当所述组内传播时延差值超过所述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时,则输出无法判断的标识信息。
6.多星粗校时完好性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传播时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颗卫星的传播时延,将所述多颗卫星传播时延中的最小值设定为标准值;
差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颗卫星的传播时延和所述标准值计算得到多个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
分组模块,用于将多个相邻卫星传播时延的差值和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多颗卫星进行分组;
完好性分析模块,用于确定组内卫星颗数最多的一组,将组内卫星最多的一组中卫星的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该组内卫星的传播时延的最小值作差,得到组内传播时延差值,当所述组内传播时延差值不超过所述预设的误差时间范围时,得到正常卫星的颗数。
7.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