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得第一模型,所述第一模型包括各道次的目标凸度和轧后凸度;
S2:获得第二模型,所述第二模型为各道次的判别因子;
S3:判断各道次的判别因子和轧后凸度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计算完毕;若不满足要求,则改变板形调整机构参数重新计算,直到每个道次判别因子和轧后凸度都满足要求为止;
S4:当所有的板形调整手段到达极限值时仍未得到理想的轧后凸度和板形,那么证明在保证板带不失稳的条件下,轧机在该道次的凸度控制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此时需要重新设定最终道次的目标凸度,即重复步骤S1~S3,直到可以计算出板形和轧后凸度都满足要求的板形目标曲线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各道次的目标凸度是根据来料凸度和最终道次的目标凸度设定值得到总的凸度变化,按照各道次压下率占总压下率的百分比将总的凸度变化分配到各道次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各道次的轧后凸度是利用基于辊系弹性变形和金属塑性变形模型的板形预报模型得到出口厚度分布,通过出口厚度分布计算获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判别因子是利用基于辊系弹性变形和金属塑性变形模型的板形预报模型得到残余应力分布,利用板带失稳判别模型对残余应力分布进行计算获得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轧后凸度和判别因子满足的要求分别为|CT‑CT′|≤ε和k≥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板形调整机构参数包括该轧机所有的板形调整手段的调整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有的板形调整手段到达极限值是指板形调整机构参数到达极限值,即轧机板形控制域对应的各板形调整机构参数的下限和上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理想的轧后凸度和板形是指板形良好且轧后凸度满足目标凸度的设定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目标凸度的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板形目标曲线为计算完毕后得到判别因子大于1所对应的残余应力分布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