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新建车站采用洞桩法施工密贴下穿既有车站,所述注浆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施工前根据实际现场资料、导洞位置、既有车站与新建车站的相对位置、既有车站变形缝的位置以及密贴下穿施工对既有车站的主要影响区域,编制注浆抬升方案,根据施工阶段进行分阶段注浆抬升,两条相邻变形缝之间的既有车站的下方为一个注浆抬升阶段,如果变形缝超出密贴下穿施工的主要影响区域,以两条相邻变形缝之间主要影响区域的既有车站的下方为注浆抬升阶段;
S2:注浆孔布置:当位于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导洞开挖贯通后,在导洞侧壁上布置注浆孔;
S3:止浆墙设置:采用深孔注浆工艺在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底部及四周施作止浆墙,将第一注浆抬升阶段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S4:注浆抬升:止浆墙形成后,在第一注浆抬升阶段进行注浆抬升,注浆抬升采用可重复注浆的袖阀管注浆工艺,通过预先在既有车站布设的沉降及差异沉降监测点,在注浆过程中对既有车站进行实时加密监测,实时分析监测数据,依据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注浆工作,及时调整相关的注浆参数;
S5:根据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注浆抬升步骤,进行剩余注浆抬升阶段的注浆抬升;
S6:注浆效果检查:上述各阶段注浆抬升以及导洞全部开挖完成后,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既有车站是否还存在沉降较大部位,如存在个别部位沉降值较大,进行多次重复循环注浆,保证沉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下一阶段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车站顶板与既有车站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注浆孔为若干排,水平径向注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先对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底部施做止浆墙,然后对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侧部施做止浆墙,最后对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端部施做止浆墙,最终形成封闭注浆区域,即第一注浆抬升阶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注浆抬升时:先利用底部第二排注浆孔进行注浆抬升,注浆完成后,监测结果若显示达到了预计抬升效果,第一注浆抬升阶段完成,若显示未达到预计抬升效果,利用底部第三排注浆孔进行注浆抬升,以此循环;每一排注浆孔都进行了注浆抬升后仍未达到预计抬升效果或间隔一段时间既有车站又发生沉降,则再次从底部第二排注浆孔开始进行重复注浆,直到监测结果显示达到了预计抬升效果。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导洞两侧壁上布置注浆孔,所述步骤S4注浆抬升时,导洞两侧壁的注浆抬升区域沿导洞方向分为多个区域,导洞两侧采取对角区域同步注浆,先外侧区域注浆再依次内侧区域注浆,同排注浆孔对称进行注浆,并采取隔一注一的方式。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导洞单侧壁上布置注浆孔,所述步骤S4中注浆抬升时,导洞单侧壁注浆抬升区域沿导洞方向分为多个区域,先外侧区域注浆再依次内侧区域注浆,同排注浆孔对称进行注浆,并采取隔一注一的方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压力初始压为0.5~0.8MPa;稳定压为1.5~2.0MPa。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流量计对注浆速率进行监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注浆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所述双液浆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水玻璃20%‑24%,水泥20%‑25%,余量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