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双核Pt(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双核Pt(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2,6‑二溴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胺和碳酸钾溶解于乙腈中,于30℃下搅拌反应至溶液由起始的黄色变为橙红色后,过滤除去碳酸钾,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褐色油状液体,为BPA‑TPA粗产品;
2)向步骤1)得到的黄褐色油状液体中加入沸程60‑90℃的石油醚,于80℃下剧烈搅拌,取出澄清的石油醚溶液,静置冷却,析出白色絮状结晶,为BPA‑TPA配体纯品,真空干燥后收集;
3)将步骤2)得到的BPA‑TPA配体纯品溶于甲醇,K2PtCl4溶于水,两者混合后于室温和黑暗条件下搅拌反应48h,得混合物;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离心,弃去上清液,固体产物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醇、丙酮和无水乙醚洗涤,直至洗涤塔澄清,真空干燥后得白色粉末,即为双核Pt(Ⅱ)配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2,6‑二溴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胺和碳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搅拌反应时间为2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于80℃下剧烈搅拌,向步骤
1)得到的黄褐色油状液体中重复多次加入沸程60‑90℃的石油醚提取,并将所得的BPA‑TPA配体纯品合并,真空干燥后收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BPA‑TPA与K2PtCl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核Pt(Ⅱ)配合物在制备防治肝癌和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